居住建筑噪声环境研究和对策

居住建筑噪声环境研究和对策

ID:5251103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7

居住建筑噪声环境研究和对策_第1页
居住建筑噪声环境研究和对策_第2页
居住建筑噪声环境研究和对策_第3页
居住建筑噪声环境研究和对策_第4页
居住建筑噪声环境研究和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居住建筑噪声环境研究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居住建筑噪声环境研究和对策  摘要:噪声并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家也没有关于噪声治理的操作性的法规。政府应立法噪声治理,制订可实施的法律法规,明确噪声环境主管部门,把居住建筑项目纳入政府监管范围。中图分类号:P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建筑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建筑除保证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吃、休息)外,还应有基本的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隔声等要求。对于通风、采光、保温隔热,国家有相应的控制标准,人们应基本认知,对于隔声,国家虽然也有相应标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尤其是对

2、于居住建筑而言,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普遍的人们的心理都不是理解的很到位,一旦发生噪声纠纷,感觉无标准可依,或有标准可依,但并不能成功维权,造成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是噪声并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家也没有关于噪声治理的操作性的法规。居住建筑噪声源分析:室外噪声:道路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广播噪声、集市人员嘈杂噪声、室外空调机噪声等;其中交通噪声持续时间长,治理难度大,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影响较大。7室内噪声:地下室设备噪声、电梯机房设备噪声、给排水管道噪声、左右上下邻里话音噪声、装修噪声等。其中设备噪声、装修噪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影响较大,但相比室外

3、交通噪声而言,治理难度较小。噪声危害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①干扰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②使工作效率降低。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损伤听觉、视觉器官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噪声对儿童

4、身心健康危害更大。专家研究已经证明,家庭室内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原因,若在85分贝以上噪声中生活,耳聋者可达5%。7噪声对视力的损害。试验表明: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三)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噪声是一种恶性刺激物,长期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条件反射异常,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精神错乱。噪声对人的内分泌机能也会产生影响。噪声对

5、人的心理影响主要是使人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①损害心血管。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调查发现,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率增加了30%左右。调查1101名纺织女工,高血压发病率为7.2%,其中接触强度达100分贝噪声者,高血压发病率达15.2%。②对女性生理机能的损害。女性受噪声的威胁,还可以有月经不调、流产及早产等,如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③噪声还可以引

6、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7二、噪声监管规范、标准目前国家现行的有关噪声标准,只是制订了相关的量化指标,但在实施层面缺乏监管制约措施,目前国家对于环境噪声的管理部门归属为环保部门,但对于居住建筑而言,在项目建设阶段,环保的监管职责也仅是环境影响评价。没有监管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现行有关噪声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

7、1)住宅卧室、起居室(厅)内噪声级,应满足下列要求:1.昼间卧室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45dB;2.夜间卧室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37dB;3.起居室(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45dB。7.3.2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分隔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RW+C)应大于45dB;2.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RW+Ctr)应大于51dB。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当受条件限制,电梯不得不紧邻兼起居的卧室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震的构造措施。7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

8、楼板的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宜小于75dB。当条件受到限制时,分户楼板的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应小于85dB,且应在楼板上预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