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研究和提高对策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研究和提高对策

ID:5253338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7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研究和提高对策_第1页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研究和提高对策_第2页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研究和提高对策_第3页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研究和提高对策_第4页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研究和提高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研究和提高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研究和提高对策  摘要: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衡量抽油井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参数,它不仅反映了油井目前的工作状况,更是一项反映油井工作效率和用电损耗的重要指标。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降低原油成本,提高油井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现场调查和数据采集,分析了产液量、拖动系统、抽油机平衡和有效扬程对系统效率的影响,针对产液量低、拖动系统高耗能、抽油机平衡调节和有效扬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优化生产参数、更换节能电机、调平衡等措施,对采取措施前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平均机采系统效率由26.28%提高到31.12%,年节电1012×104kW·h,在一定

2、程度上提高了油田开发经济效益。关键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措施一、基本概况6近年来,针对抽油机设备运转时间长,管理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等实际情况,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低等成为制约生产效益的瓶颈。抽油机井具有泵深、排量选择范围大的特点,针对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管理区块的特点,开展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调查分析,造成机采系统效率较低的原因一是相当一部分油井的动液面在井口而泵挂较深;二是部分油井的产液量比较低;三是部分抽油机配套电机的效率低,大马拉小车;四是部分油井的套压比回压大造成有效扬程较低,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抽油机井生产系统的设计水平及油井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机采系统效率。二、

3、机采系统效率统计对桩西采油厂桩二区采油一队的35口抽油机井进行了系统效率测试,采集了各油井正常生产时的日耗电量、生产基础数据以及其他与系统效率有关的基础资料。测试结果表明,油井平均动液面1245m,平均沉没度655m,单井日产液8.6t,平均泵效45.6%,平均日耗电132.6kW·h,系统效率26.28%。三、影响机采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6抽油机井采油的原理是将电能从地面传递给井下液体,从而把井下液体举升到井口。抽油机井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有:(1)电机负载率的影响。常用电机最佳运行效率在额定负载附近,而现场大多数电机的负载率都比较低,一般只有30%左右。因

4、此“大马拉小车”是造成电机运行效率低的主要原因。(2)传动皮带的影响。抽油机皮带具有弹性,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相互错动、打滑和震动,造成部分能量损失。(3)抽油机的影响。普通游梁式抽油机工作状况与三相异步电动机不匹配,造成能耗偏高、系统效率偏低。(4)平衡程度的影响。抽油机的平衡程度直接影响到抽油机的耗电量。(5)盘根的影响。盘根材质及压紧程度,致使其与光杆摩擦阻力变化较大,造成耗电量的增加。(6)工作制度的影响。合理的工作制度(冲程、冲次、泵径)可使排液量与地层的供液量相匹配,使泵在较佳的工作状况下工作,提高产液量。(7)油管伸缩的影响。由于油管下端不固定,油管的伸缩会

5、造成功率和冲程损失,井越深其损失越大。(8)气体对泵的影响。气体影响泵的充满程度,降低了泵的排量及井下效率。(9)泵漏的影响。随着深井泵工作时间的延长,各种磨损也随之增加,造成深井泵的漏失,从而使泵效降低。(10)抽油杆弯曲及摩擦的影响。抽油杆柱与油管摩擦,抽油杆下部弯曲,造成有效载荷的波动,使系统效率降低[1]。四、提高机采系统效率的措施系统效率是由产液量、有效扬程、电机输入功率等因素决定的,要提高系统效率就必须要减少各个环节的损失。1.调整抽油机平衡抽油机平衡衡状态好坏直接影响抽油机四连杆机构运动性能、减速箱和电机的系统效率和使用寿命,对抽油杆的工作状况影响也很大

6、。提高抽油机平衡,消除负功现象,可提高地面效率。对桩西采油一队的8口机采油井进行调平衡后,功率平衡度由0.35提高到0.86,系统效率由27.68%提高到31.88%,平均日耗电由136kW·h降低到124kW·h,日节电12kW?h。2.合理匹配电机,降低电机额定功率6一般来讲,电机的有功功率越低,系统效率就越高。桩西采油一队抽油机井电机平均负载率25.6%,平均功率因数0.46,针对负载率低于20%、功率因数低于0.3的机采井优化匹配电机4井次,降低额定装机功率30kW;更换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3井次,高起动转矩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6井次,对比测试结果,平均综合节电率

7、达12.56%,平均系统效率提高3.28%。3.优化生产参数对于系统效率低的井,产液量低是主要原因之一,产液量低会导致供液能力不足和抽油泵泵效低,供液能力不足会导致动液面下降,沉没度减少。供液不足主要是因为抽汲参数设计不合理,采用小泵径、低冲次、长冲程、加深泵挂等措施,可保持长时间稳产。对部分油井实施换小泵、降低冲次、加深泵挂以及实施间开等措施,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提高了泵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效率[2]。采取措施以后平均日耗电量降低了28kW·h,平均系统效率提高了5.12%。4.优化参数组合及管杆组合针对抽油机井,在满足提液需要的情况下,应使抽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