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死刑制度探究回顾和展望

我国死刑制度探究回顾和展望

ID:5254206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我国死刑制度探究回顾和展望_第1页
我国死刑制度探究回顾和展望_第2页
我国死刑制度探究回顾和展望_第3页
我国死刑制度探究回顾和展望_第4页
我国死刑制度探究回顾和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死刑制度探究回顾和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死刑制度探究回顾和展望  摘要:本文对我国近十年对死刑制度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研究认为对死刑制度的研究尚未得到法学界的重视,研究的热点是我国死刑制度的改革与存废问题等。对我国死刑制度适用标准、死刑制度改革的内外部条件与环境的研究将成为我国死刑制度研究的新的重要内容。关键词:死刑制度;改革;适用标准1.前言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一直是统治阶级的重要工具。对死刑制度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展望对推进我国死刑制度改革和完善我国死刑制度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2.对我国死刑制度研究的回顾2.1论文发表期刊分析论文刊载的

2、期刊的受关注和权威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死刑制度研究的发展状况。对一篇论文而言可以反映出其在死刑制度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对近10年210篇死刑制度研究的论文所发表的期刊进行统计,仅有10篇发表在17种法学类核心期刊,所占比例为5%,反映出对死刑制度的研究尚未得到法学界学者的认可和重视。2.2论文发表年份分析5对近10年关于死刑制度研究论文发表年份进行统计得出:从2003年至2008年论文发表数量在逐渐增加,2008年保持稳定。反映出对死刑制度的研究逐渐得到学者的重视。对近10年法学硕士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有关“死刑”的研究为462篇仅占

3、同期法学硕士论文的不足5‰,对“死刑制度”的研究占1‰以内,反映出对死刑制度的研究尚未成为法学界研究的重点。2.3论文合著率分析论文是否多人合著可以直接反映出参与研究的人员范围是否广泛,也可以反映出研究是否受到多学科领域的关注。对于死刑制度这样一个与人们生命相关的研究领域,多人合作,跨学科研究更显得重要,可以有效的避免视域狭窄。对210篇有关死刑制度的研究进行统计,其中28篇是2人合著的,2篇是3人合著的,论文合著率为14.2%,平均合作度为1.15人每篇,论文合作度还比较低,没有三人以上合作论文,说明我国对死刑制度的研究还局限在一个比较

4、狭窄的视域内,跨学科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2.4论文职称、职务分布5论文作者的职务和职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者的学术水平与研究能力,本研究调查的210篇论文中附有职称资料的有240人次,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为62人所占比例为25.8%,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为66人所占比例为27.5%,具有中级职称的为52人,所占比例为21.7%,具有初级职称的为53人,所占比例为22.1%,对死刑制度的研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0%以上,反映出对死刑制度的研究是具备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的。2.5死刑制度研究的热点分析对死刑制度的研究主要

5、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被调查的210篇论文中有关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研究有38篇,所占比例为18%;有关我国死刑制度存废问题的研究有55篇所占比例为26.2%;有关国外死刑制度的研究有35篇所占比例为,16.7%;有关中外死刑制度的对比研究有23篇所占比例为10.9%。3.对我国死刑制度研究的展望3.1我国死刑制度限制的研究我国是当今世界68个没有废除死刑的国家之一,全面废除死刑在现阶段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亦不符合民众的报应观念,但限制死刑的适用是符合国际潮流的,也是我国的国际义务。尊重与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重要原则,怎么样来限制国家权力,从

6、而触动司法与立法机关对死刑的迷信,在更大的程度上保障人的基本权力,体现我国刑法的人文关怀。更多层面的限制死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3.2我国死刑适用标准的深入研究5我国性法典规定对罪行极其严重者适用死刑,理论上要求对主观恶性极其恶略,人身危险性极大,社会危害极其严重的犯罪才适用死刑。但在我国的司法实务中,一些地方的司法人员由于严格控制死刑的观念淡薄,很多时候只是侧重罪犯的客观危害,甚至人为降低“罪行极其严重”的认定标准,导致了死刑刑罚的不当使用。严格的控制死刑的使用标准,进一步细化死刑制度的使用标准是死刑制度研究的关键任务。3.3我

7、国死刑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时机的研究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保障人权、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法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死刑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但是改革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与当下目标的构建在当前的法学界还是比较缺失的。死刑制度的改革是重大的复杂问题,科学合理的规划改革的进程,谨慎的设定改革的步骤,是关系到死刑制度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策略性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对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时机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3.4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条件与环境的研究政治是死刑制度产生的原动力,政治的运动与变化推动着死刑制度的生成和构建,正义的政治产生公平的死刑制度,不正义

8、或邪恶的政治则会减弱死刑制度的公平度、影响范围;政治也是死刑制度运行的推动力,国家的行政力量,执政党的力量,国家政治首脑的魅力等都是死刑制度能否通畅运行的动力源。5经济是法律产生的基础,法律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