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料.ppt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料.ppt

ID:52542854

大小:5.18 MB

页数:47页

时间:2020-04-09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料.ppt_第1页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料.ppt_第2页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料.ppt_第3页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料.ppt_第4页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北大荒是冰雪故乡,西伯利亚寒流长久地在这里盘旋,因此,北大荒的冬季漫长、寒冷。上世纪50年代,这里是荒原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野兽出没林间,百鸟低空飞翔。“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东北三宝护卫京津的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呼伦贝尔草原矫健机敏,身材结构标准漂亮,速度很快,弹跳力好三河马三河牛长白山自然条件:土地资源、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等50°40°纬度位置:海陆位置:1、范围:黑、吉、辽和内蒙古东部纬度较高自然地理概况2、位置:距海近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湿润、半湿润

2、温带季风气候黑土是我国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基础2008-9与我国其他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漫长寒冷的冬季也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了一些好处。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和生长期长的作物,生长期短,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饲料和防寒问题。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害虫过冬困难,缓解病虫害。破冰:东北地区漫长的冬天,为农村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或其他

3、服务业活动,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逆向思维:北大荒北大仓?1600万公顷3000万公顷1500万吨4500万吨8900万吨10000万吨1949年1978年2008年2015年粮食产量耕地面积?思考与讨论分布主要产品自然条件耕作业松嫩、三江、辽河平原地区玉米、大豆、小麦、水稻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但热量不足林业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木材、鹿茸、人参、苹果、柞蚕茧山地丘陵面积广大,湿润、半湿润气候,低温病虫害少,林木生长慢畜牧业西部高原、平原西部、山地草场地区羊、马、牛及乳肉产品有一定草原面积,但低温时间长,降水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

4、于天然畜牧业发展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变化: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农田面积扩大,东西部草原、森林面积缩小2.从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来看:水稻、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3.从商品市场来看:收益较高的副食品生产发展迅速中国粮食供求进入“北粮南运”时代。东北熟天下足东北粮仓安天下东北三省以占中国近六分之一的耕地,提供了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商品粮。仅黑龙江的农垦集团,2008年的粮食产量就达到284亿斤,重要的不是它的绝对值,而是它的商品率,它生产的粮食当中91.5%都是商品粮。这是什么概念呢?光是这个农垦集团提供的商品粮,就能满足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加上港澳地区和全

5、体中国人民解放军吃一年还有余。------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东北地区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代价:1.过度开垦宜林地、草场、沙丘等,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4.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比较单一,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5.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同时引发生态问题。1990年,东北地区每亩耕地产值291元,全国平均水平534元2007年,东北农民平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9%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

6、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相对湿度50~90%为宜。热带、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栽培。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000-1300小时,降水300-600毫米水稻习性(一)①热量资源一般≥10℃积温2000-4500℃的地方适于种一季稻,4500-7000℃的地方适于种两季稻,5300℃是双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以上的地方可以种三季稻;②水分影响水稻布局,体现在"以水定稻"的原则;③日照时数影响水稻品种分布和生产

7、能力;④海拔高度的变化,通过气温变化影响水稻的分布;⑤良好的水稻土壤应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又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酸碱度接近中性.水稻习性(二)玉米喜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日均18℃以上。从抽雄到开花日均26~27℃。灌浆和成熟需保持在20~24℃;低于16℃或高于25℃,会导致子粒灌浆不良。玉米为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甚至不能结穗。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玉米适宜的土壤pH为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