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配2013高考真题分类详解).doc

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配2013高考真题分类详解).doc

ID:52544401

大小:21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8

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配2013高考真题分类详解).doc_第1页
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配2013高考真题分类详解).doc_第2页
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配2013高考真题分类详解).doc_第3页
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配2013高考真题分类详解).doc_第4页
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配2013高考真题分类详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配2013高考真题分类详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二、物质结构与性质1.(2013·高考四川卷)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Y、Z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一定是Z>Y>WB.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X>Y>ZC.Y、Z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D.WY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2∶1解析:选C。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且W、X为主族元素,故W、X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4和3,结合Z的电子数比X多4且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W为C元素,则X为Al元素,Z为Cl

2、元素,Y为Si、P、S三种元素中的一种。A.若Y为Si元素,则电负性Cl>C>Si。B.因为C元素在第二周期,其余三种元素在第三周期,故原子半径X>Y>Z>W。C.若Y为Si元素,SiCl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D.CS2分子的结构式为S===C===S,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σ键和两个π键。2.(2013·高考安徽卷)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甲醛的氧化,其反应如下:HCHO+O2CO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CO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C.HCHO分子中既含σ键又含π键D.每生成1.8gH2O消耗2.24L

3、O2解析:选C。从题给信息入手分析,结合原子成键特点,在准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前提下进行判断。A.通过分析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等同于甲醛的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CO2的结构式为O===C===O,可见CO2中的共价键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属于极性键。C.甲醛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有三个等同的sp2杂化轨道伸向平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形成3个σ键,一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与O原子的2p轨道形成π键。D.根据题给化学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8g水消耗0.1mol氧气,但由于题中并没有给出温度和压强,所以不能确定氧气的体积一定为2.24L。3.(2013·高考安徽卷)X、Y

4、、Z、W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元素相关信息X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XO3Y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Z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1W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28,中子数为14(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W的原子半径比X的________(填“大”或“小”)。(2)Z的第一电离能比W的________(填“大”或“小”);XY2由固态变为气态所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是________;氢元素、X、Y的原子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写出其中一种能形成同种分子间氢键的物质名称_

5、_______。(3)振荡下,向Z单质与盐酸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W的单质与氢氟酸反应生成两种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4)在25℃、101kPa下,已知13.5g的Z固体单质在Y2气体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放热419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先根据题给条件判断元素的种类,再结合具体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分析,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1)根据题给信息,可以初步判断X为第ⅣA族元素,当判断出Y为O元素时,即可确定

6、X为C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共有三个电子层,所以Z为Al元素;由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可以确定W的质子数为14,所以W为Si元素。由此可以判断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族;W和X是同一主族元素,且W在X的下一周期,所以W的原子半径大于X的原子半径。(2)Z和W属于同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向右呈逐渐增大趋势,所以Z的第一电离能小于W的;XY2为CO2,属于分子晶体,所以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克服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H、C、O三种元素可组成多种能形成同种分子间氢键的化合物,比如乙酸等。(3)Z单质即为铝,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向氯化铝中滴加氢氧化钠溶

7、液,发生的反应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第二阶段:氢氧化钠过量时,氢氧化铝沉淀溶解。W单质即为硅,硅和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和H2两种气体。(4)13.5g铝的物质的量为0.5mol,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Al(s)+3O2(g)===2Al2O3(s) ΔH=-3352kJ·mol-1。答案:(1)三 ⅣA 大(2)小 分子间作用力 乙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最后变成无色溶液 Si+4HF===SiF4↑+2H2↑(4)4Al(s)+3O2(g)===2Al2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