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研究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研究

ID:5254728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研究_第1页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研究_第2页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研究_第3页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研究_第4页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研究  临床医学中,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可以归属为上皮原性肿瘤,其发病率较低,约在[0.4%,4.7%]区间内。在传统治疗中病变部位采用鼻外径路切除来治疗,对患者损伤较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鼻内镜技术切除NIP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院2009年5-11月收治NIP患者共有26例,治疗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5本组26例患者中,女性病患7例,男性病患19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约26.5岁。所有病患皆属于单侧发病,其中有11例为右侧发病,15

2、例为左侧发病。其中6例是曾按“鼻息肉”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病例。本组26例患者,均在术前进行活检,后确诊,所有病患为鼻内翻性乳头瘤。按照鼻内镜以及CT检查后,确定鼻内翻性乳头瘤发生位置(范围)。病变局限在鼻腔3例,累及筛窦13例,累及筛窦及上颌窦5例,累及筛窦及蝶窦的3例,累及上颌窦、筛窦、蝶窦2例。按Krouse[2]的方法将肿瘤分为4级:Ⅰ级3例,病变只限于鼻腔;Ⅱ级16例,病变限于筛窦、上颌窦内侧上部;Ⅲ级7例,病变包括上颌窦的外侧或下部或侵入额窦或蝶窦;Ⅳ级,病变侵犯鼻或鼻窦外结构,本组病例

3、无。1.2不同的治疗途径,或局部或全身麻醉,经由CT和内窥镜片,对肿瘤进行检查,检查范围涉及鼻腔周围和鼻腔的底部基座处。步骤如下:圈套器用来对鼻腔的肿瘤进行切除,也可以用电烧片进行切除,根据messerkinger技术,从前向后切除。而对手术中出血现象,则用电动的切除器,进行切除。对鼻腔外侧壁的受到感染的大面积组织,采用组织切除方式,并且在切除的边沿进行电灼法。上颌窦内有病变难以切除的,则用在上诉步骤中加上行中下鼻道,进行联合开窗式似切除,也可以采用柯-陆手术。综上,切除的范围涉及:中鼻甲有两例,

4、部分的筛窦有八个例子,全筛窦和中上鼻甲窦存在的,有八个例子,而全筛窦,蝶窦以及鼻腔外侧壁大部分切除的有七个例子,有四个例子是同时进行了柯-陆治疗的。对较小的切除,而用凡士林纱条来填塞鼻腔,而对切除范围比较大的,有大面积创伤的患者,而用碘仿凡士林进行填塞。手术结束以后,填塞纱条要逐步进行,并据情况不同,一到四周进行鼻腔的清洗,还要采用抗生素配合治疗。2术后结果5二十六名患者在接受彻底的清除肿瘤手术之后逐渐好转,无并发症状。手术后还进行一年到一年半的鼻内镜的随访,有一例是在手术后的四个月复发,复发位置

5、在鼻腔外壁原来肿瘤的基底部位处,有两例在手术后的五个月,进行了筛窦术腔治疗,并在八个月左右发现其上颌窦术腔中有可疑性病变,马上进行了钳除病变组织,切除的地方进行检查,发现了乳头状瘤。但后不再复发。二十六名患者的总体复发率是11%左右。3术后讨论鼻腔鼻窦内的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良性。其呈现乳头状,并向基治内突起,我国这类病的发病率为0.4%-4.7%[1]。这种良性肿瘤,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和体态特征,所以普通的体检很难检测出来,患者常因误诊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据统计,这种病一般都是在单

6、个鼻腔鼻窦内发病,患者以中老年(50-70岁)为高发期。如,本论文的二十六例病例中,就有十五位是处在五十到七十岁的年纪的。对于这种病,中老年人应该要引起注意,最好要有明确的诊断。根据文献资料,影像学检查,如CT的检查,确诊率达到百分之七十,是值得采用的方式[3]。影像学检查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多部位会受累,其次不会具有骨质破坏的后遗症,但是却会有阻塞性的炎症。我们观察到患者达到34%的有炎症,炎症也导致了对于病变范围做了错误的估计。5治疗这种病的有效的办法是手术。对乳头状瘤进行切除手术分为三种类型

7、:一类的经鼻手术,包括进行鼻腔内肿瘤的切除,鼻腔内切除和传统的鼻窦手术相结合。第二类手术包括进行鼻侧切开手术,鼻子正中间的揭开手术等开放性的手术方式。第三类就是鼻内的镜窦手术。第三类手术同样可以结合传统的鼻窦手术。但是,传统的鼻窦手术具有高复发率,现在已经不再单独使用。第二类手术,需要进行切开治疗,会在面上留下疤痕,虽然方便操作,但是面容有所损毁,也不是最佳的选择。第三类手术方式优点显著,表现在:一,鼻内镜的使用,使得视野清晰,可对病变地方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治疗,最小的切除病变组织而不损正常组织;二

8、,对于鼻腔内的内膜的结构不造成损失;三,不会有损坏面容的风险和问题。这几年,鼻内的镜外科技术在运用中成熟起来,治疗的设备也在更新,如CT的应用,就为手术的准确定位提供了帮助,有了彻底的清除的可能。现在,这种方式已经能够和传统的方式媲美。尤其是对肿瘤体积比较大的,具有较大侵犯面积的,都可以进行此手术,涉及不同的病变类型。不过这种手术对精确度要求高,必须要有熟练的医生进行操作。5用电动手术切割吸引器进行治疗,不仅可减少术中出血,还可更精确的对病变处切除,使得手术过程中视野清晰。在鼻窦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