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1575-2012 兔魏氏梭菌病防治技术规范.pdf

DB13T 1575-2012 兔魏氏梭菌病防治技术规范.pdf

ID:52567933

大小:177.4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8

DB13T 1575-2012 兔魏氏梭菌病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1页
DB13T 1575-2012 兔魏氏梭菌病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2页
DB13T 1575-2012 兔魏氏梭菌病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3页
DB13T 1575-2012 兔魏氏梭菌病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4页
DB13T 1575-2012 兔魏氏梭菌病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13T 1575-2012 兔魏氏梭菌病防治技术规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11.220B41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575—2012兔魏氏梭菌病防治技术规范2012-07-31发布2012-08-15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1575—201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兽医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超、李睿文、谭薇、温海霞、赵慧秋、于爱华、袁东芹、仝军、马学会、黄会安、王维强。I学兔兔www.bzfxw.com学兔兔www.bzfxw.comDB13/T1575

2、—2012兔魏氏梭菌病防治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兔魏氏梭菌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预防控制的操作程序和技术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从事家兔生产、饲养、经营兔及其产品,以及从事相关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5129无公害食品兔肉NY5131无公害食品肉兔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133无公害食品肉兔饲养管理准则SN/T2709

3、国境口岸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检测方法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DB13/T1212-2010兔场消毒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3.1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少数由E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以剧烈腹泻、排泄物腥臭和迅速死亡为特征。4诊断4.1流行特点除哺乳仔兔外,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家兔对本病均有易感性。毛用兔及獭兔最易感,1~3月龄幼兔发病率高。该菌主要经消化道或伤口感染,病兔和带菌兔及其排泄物,以及含有本菌的土壤和水源为传染源。本病一年

4、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较高。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当、精料水平过高、饲料霉变、长途运输、气候剧变均可诱发本病暴发。4.2临床症状潜伏期2~3天,长的可达10天。本病按病程、潜伏期的长短,可分为两种类型:1学兔兔www.bzfxw.comDB13/T1575—2012a)最急性型:突然发作,急剧腹泻,很快死亡。个别家兔精神沉郁,被毛粗乱,食欲废绝。病初排出灰褐色软便,随后出现水泻,粪便黄绿色、黑褐色或腐油色,呈水样或胶冻样,有特殊的腥臭味。体温不升高,在水泻的当天或次日死亡,绝大多数为最急性

5、型;b)急性型:病兔突然不食,精神不振,粪便不成形,很快变为带血色、胶冻样或黑色或褐色腥臭的稀粪。严重脱水、迅速消瘦、精神委顿甚至呈昏迷状态,有些病例呈现抽搐,也有的病例突然跳跃急跑,尖叫,倒地痉挛死亡。少数为此型,病程约1周或更久,最终死亡。4.3病理变化尸体脱水、消瘦,腹腔有腥臭气味。最常见于胃和盲肠及其他病变:a)胃:内有多量食物和气体,胃底黏膜脱落、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黑色溃疡斑;b)肠:肠粘膜弥漫性出血,小肠充满气体,肠壁薄而透明。盲肠和结肠内充满气体和黑绿色、褐色或带血色稀薄内容物,有

6、腐败的气味;c)其他:肾充血;肝稍肿大,质地变脆;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肺淤血,心肌松软,心外膜血管怒张,呈树枝状。膀胱内有茶色尿液。4.4实验室诊断4.4.1细菌学检查4.4.1.1采集濒死或死亡不久的家兔空场、回肠内容物等作为病料,封装冷冻送检。4.4.1.2直接涂片瑞氏染色,可见多量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有荚膜,部分菌体中央或近端有芽孢,芽孢小于菌体横径。4.4.1.3鲜血琼脂平板接种,厌氧培养48小时形成纽扣状菌落及β型溶血。4.4.1.4取肠道内容物在80℃水中水浴10分钟,再以2000转/

7、分钟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接种与肉肝汤培养基,培养基试管用固体石蜡封口,37℃培养,4小时后开始出现小气泡,18小时后产生大量气体可将固体石蜡封口冲开,培养基由橙色变为黄色,且呈均匀混浊状。4.4.1.5将该上清液接种与紫奶培养基,37℃厌氧培养,6~8小时后,紫奶培养基中牛乳凝团成多孔的海绵状凝块即“暴力发酵”。4.4.2毒素检查4.4.2.1魏氏梭菌毒素的提取用生理盐水将肠内容物制成10倍稀释的乳悬液,充分搅拌,室温放置30分钟,4℃条件下12000g离心20分钟,吸取上清液进行检测试验。4.

8、4.2.2毒素试验将毒素提取液分为两份,一份不加热,另一份加热至60℃保持30min。分别静脉注射家兔(1ml~3ml)或小鼠(0.1ml~0.3ml)。如有毒素存在,不加热组动物应于数分钟至若干小时内死亡,而加热组动物不死亡。若要确定毒素的类别,需进一步做毒素的中和保护实验。4.4.2.3PCR诊断目前已有多种PCR方法可鉴定不同毒素类型的产气荚膜梭菌,根据产气荚膜梭菌产生毒素基因及iA序列合成了针对不同毒素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是一种简单的产气荚膜梭菌定型的菌落多重PCR方法。2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