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曲《塔塔尔族舞曲》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

笛子曲《塔塔尔族舞曲》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

ID:5258656

大小:369.0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7

笛子曲《塔塔尔族舞曲》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_第1页
笛子曲《塔塔尔族舞曲》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_第2页
笛子曲《塔塔尔族舞曲》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_第3页
笛子曲《塔塔尔族舞曲》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_第4页
笛子曲《塔塔尔族舞曲》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_第5页
笛子曲《塔塔尔族舞曲》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_第6页
笛子曲《塔塔尔族舞曲》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_第7页
资源描述:

《笛子曲《塔塔尔族舞曲》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笛子曲《塔塔尔族舞曲》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摘要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在长期的、极为广泛的流传中,竹笛成为人们最常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乐器。人们喜爱竹笛,把它的形象描绘成“玉龙喷霜”,把它的声音比喻成“凤鸣”、“龙吟”,它成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亲密伙伴。而《塔塔尔族舞曲》正是是笛子演奏中的经典曲目。本文将通过对笛子曲《塔塔尔族舞曲》演奏技巧及其情感表现的分析,来探讨笛子吹奏的基本技巧及曲子的情感表达。一、塔塔尔族简介塔塔尔族,源于古代突厥塔塔尔部落,即后来的鞑靼本部,属于白

2、色人种,与蒙古族也有源于关系,都是室韦—达怛人的后代。塔塔尔与达旦、达达、达靼,都是鞑靼的不同译音。鞑靼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是突厥统治下的一个部落。8世纪,突厥人把东面的室韦诸部统称为塔塔尔。辽金时,由于鞑靼部成为蒙古高原最强的部落,鞑靼成为蒙古高原各部的统称。15世纪以后,他们自称塔塔尔,相信伊斯兰教安拉造人传说。在唐朝的打击下,突厥日趋衰亡,鞑靼逐渐强大。成吉思汗西征,鞑靼全部并入蒙古,蒙古人西征,西方人误以为他们全是鞑靼人。13世纪,金帐(钦察)汗国在伏尔加河成立,居民是保加尔人和说突厥语的钦察

3、人。大约200年后,金帐汗国衰亡,代之而起的是喀山汗国,其中,不里阿耳人是汗国主体,还有使用突厥语的部落和突厥化的蒙古人。喀山汗国的统治者,利用人们对蒙古人的恐惧心理,自称是蒙古人后代塔塔尔。15世纪塔塔尔族形成。塔塔尔族就是在与当地的保加尔人、钦察人、突厥人和突厥化的蒙古人的融合中形成的。19世纪20-30年代,一些塔塔尔人从沙皇统治的伏尔加河、伏马河流域,喀山、斜米列齐、斋桑迁徙到新疆,形成了中国境内的塔塔尔族。1830年前后,生活在楚河、伊犁河等部落中的一些塔塔尔族人摆脱了沙俄统治,翻越阿尔泰

4、山,在阿勒泰地区定居下来。1840后,被沙俄侵占的我国阿亚古斯河流域的塔塔尔族人迁到塔城定居。19世纪上半叶,俄国封建主抢占了伏尔加河塔塔尔人土地,迫使一部分塔塔尔族人迁入新疆,1851年8月,沙俄在伊宁、塔城、迪化(今乌鲁木齐)设立贸易圈和侨民区,迁来大批俄罗斯商人和侨民,其中就有许多塔塔尔人。19世纪后期,沙俄废除了农奴制,大批农民迁往亚洲,迫使大批塔塔尔人迁往新疆。1905年,俄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一大批塔塔尔人迁往新疆。1912年,新疆最大的码头额尔齐斯河码头建成,大批塔塔尔族商人来到新疆布

5、尔津县。十月革命后,大部分留下来。迁居中国的塔塔尔族,除少数从事手工业外,大多数行商坐贩。塔塔尔族人重视教育,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办学校。开办了新疆第一所男女混合学校-----乌买尔亚学校。最早的职业技术学校----女子工艺学校。从1954年开始,原苏联将新疆侨民遣返回国,许多塔塔尔族人被迁居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从1960年开始,受极左路线影响,一部分塔塔尔族人迁居中亚和澳大利亚,也有的改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到1977年,只有2900人。1964年2294人,2000年有

6、4890人。主要分布于新疆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是在保加尔语和克普恰克语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塔塔尔族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生活、习俗诸方面都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塔塔尔族伊斯兰教徒,必须按规定时间程序进行宗教活动:每天做五次“乃玛子”念经;每星期五要到礼拜寺作一次礼拜。图腾崇拜----狼,将马视为英雄的替身与保护神。塔塔尔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民族文化素质较高,并且十分重视女性教育。在新疆,每一万人中的大学生数,塔塔尔

7、族远高于其他民族及汉族。塔塔尔族无论男女都喜欢戴帽,并看作一种礼节。男子衣服颜色喜欢对比明显的黑白两色。塔塔尔族人都有穿套鞋的习惯。塔塔尔族的婚俗别具一格,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然后再“娶”回来。塔塔尔族人民讲究礼仪,亲友相见要握手问候,妇女见面多握双手;尊老爱幼,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对长者非常尊重,走路、谈话、吃饭均先让长者。塔塔尔族的主要节日是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另外,“撒班节”(也称犁头节、犁铧节)是塔塔尔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撒班”,柯尔克孜语,意即“庆祝春耕”。每年春耕结束后以乡为单位进行欢庆

8、活动。“撒班节”是一年一度的盛会,多选择风景优美的地方举行,有歌舞、拔河、赛马、摔跤等群众性活动。塔塔尔族人酷爱戏剧、音乐和歌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他们的音乐舞蹈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节奏鲜明,活泼动听。塔塔尔族人民能歌善舞,在新疆,不管哪一个兄弟民族,只要举行庆典和婚礼,都少不了演奏塔塔尔族乐曲,唱塔塔尔族民歌,跳塔塔尔族舞蹈。塔塔尔族的乐器种类繁多,著名的有“库涅”(二孔直吹的木箫)、“科比斯’’(置于唇间吹奏的口琴、二弦小提琴);此外还普遍使用手风琴、曼陀铃、七弦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