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772.2-2008 安徽省毛竹笋材两用林 第2部分 栽培技术与验收标准.pdf

DB34 T 772.2-2008 安徽省毛竹笋材两用林 第2部分 栽培技术与验收标准.pdf

ID:52590214

大小:270.5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8

DB34 T 772.2-2008 安徽省毛竹笋材两用林 第2部分 栽培技术与验收标准.pdf_第1页
DB34 T 772.2-2008 安徽省毛竹笋材两用林 第2部分 栽培技术与验收标准.pdf_第2页
DB34 T 772.2-2008 安徽省毛竹笋材两用林 第2部分 栽培技术与验收标准.pdf_第3页
DB34 T 772.2-2008 安徽省毛竹笋材两用林 第2部分 栽培技术与验收标准.pdf_第4页
DB34 T 772.2-2008 安徽省毛竹笋材两用林 第2部分 栽培技术与验收标准.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 T 772.2-2008 安徽省毛竹笋材两用林 第2部分 栽培技术与验收标准.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备案号: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772.2—2008安徽省毛竹笋材两用林第2部分:栽培技术与验收标准MosobambooforestforproducingbothshootsandculmsinAnhuiProvincePart2:Cultivationtechnologyandcheckingcriteria2008-04-03发布2008-04-03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772.2—2008前言本地方标准是在总结我省毛竹主产区生产经验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为适应笋竹产业的发展而编制的。《

2、安徽省毛竹笋材两用林》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母竹――第2部分:栽培技术与验收标准――第3部分:有害生物及无公害防治――第4部分:笋质量安全要求――第5部分:商品竹材本部分为《毛竹笋材两用林》的第2部分。本部分由安徽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于2007年4月首次发布并实施。本部分起草单位:广德县林业局、广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赖广辉、傅乐意、方明刚、胡邦锁、邹官辉、万阳。IDB34/T772.2—2008安徽省毛竹笋材两用林第2部分:栽培技术与验收标准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毛竹笋材两用林的栽培技术与验收标准。

3、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B34/T772.1安徽省毛竹笋材两用林第1部分:母竹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毛竹笋材两用林立地级立地条件按其对毛竹笋材两用林生长的适宜程度,可区分为若干等级,称毛竹笋材两用林立地级。本标准将其划分为3个等级:3.1.1Ⅰ立地级位于山谷

4、洼地、山麓缓坡,坡度15°以下。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丰富,土层厚100cm以上,土壤pH值5~7。3.1.2Ⅱ立地级位于低山山坡中、下部,高丘山地,坡度20°以下。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较丰富,土层厚80cm~100cm,土壤pH值5~7。3.1.3Ⅲ立地级位于低山山坡上部,低丘山地,坡度25°以下。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中等、土层厚60cm~80cm,土壤pH值5~7。3.2毛竹笋材两用林林分结构与竹林生长关系密切的结构因子的数量组合。3.2.1树种组成竹林建群树种的数量组成。用其树冠投影面积之比值的十分数表示。毛竹纯林

5、用“10竹”表示。3.2.2立竹密度单位面积上活立竹的株数,用“株/hm2”表示。3.2.31DB34/T772.2—2008立竹大小立竹个体的大小,用立竹胸径表示,单位“cm”。竹林立竹大小以单位面积上立竹平均胸径表示。3.2.4整齐度立竹个体大小差异的程度。3.2.5均匀度立竹在竹林中分布的均匀程度。3.2.6立竹年龄单株立竹存活的时间,用“年”或“度”(2年为1度)表示。3.2.7年龄组成用各年龄立竹株数的百分数表示。3.3钩梢用刀截去当年新竹竹梢,截去长度为竹冠的1/3至2/5。3.4退笋不能长成新竹的竹笋。3.5垦

6、复深翻(30cm~40cm)竹林地,挖去柴蔸、竹伐蔸,除去土中大石块和老竹鞭。3.6劈山用刀顺地表砍倒林内杂草灌木,并铺在林地上。3.7松土除草秋季在竹林中浅锄(10cm~15cm)表土层,铲除杂草。3.8号竹用专用号竹笔在新竹秆上书写发竹年号。3.9竹林蓄积量竹林现存全部立竹竹秆重量或立竹数量之和。用“t/hm2”或“株/hm2”表示。3.10花年竹林同一片毛竹林中有30%~50%的竹株与其余竹株生长规律表现相异(即同一年中,部分竹株为小年竹,部分竹株为大年竹)。4造林技术4.1造林地选择4.1.1气候年平均气温15℃~1

7、7℃,一月平均温度3℃~4℃。年降水量1000mm以上。2DB34/T772.2—20084.1.2地形海拔500m以下的山谷、山麓和山腰地带,坡度小于25°的坡地,坡向不限。4.1.3土壤土层深度60cm以上,腐殖质土15cm以上,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石砾含量小于10%,pH值为5~7。4.1.4其他交通便利,机动车可通达。最好靠近水源,便于灌溉。4.2整地4.2.1砍灌翻垦前全面砍灌一次,砍倒的杂灌依次铺放在栽植行间,不炼山,待嫩枝叶脱落或腐烂后再将剩余物清除。砍灌最好在8月底前完成。4.2.2翻垦翻垦

8、在栽时的1个月之前完成。根据翻垦率,又可分为:4.2.2.1全垦整地全面深翻造林地,要求坡度在15°以下的山场。人工全垦整地深度30cm;机械(挖掘机)全垦整地深度大于50cm,且土块细化,地表近于平整。清除树蔸、石块、杂竹鞭。4.2.2.2带状整地沿等高线带状开垦造林地,带宽和带距为3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