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Pulmonary-Tuberculosis.ppt

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Pulmonary-Tuberculosis.ppt

ID:52596365

大小:2.09 MB

页数:54页

时间:2020-04-11

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Pulmonary-Tuberculosis.ppt_第1页
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Pulmonary-Tuberculosis.ppt_第2页
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Pulmonary-Tuberculosis.ppt_第3页
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Pulmonary-Tuberculosis.ppt_第4页
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Pulmonary-Tuberculosis.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Pulmonary-Tuberculosis.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淋病、梅毒,占发病总数的85.66%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狂犬病、艾滋病、乙型肝炎、新生儿破伤风,占死亡总数的89.40%。卫生部2006年2月13日2005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2005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淋病、甲型肝炎,占发病总数的85.01%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狂犬病、肺结核、乙型肝炎、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占死亡总数的82.65%。卫生部2005年2月18日200

2、4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2005年与2004年相比呼吸道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上升幅度明显(上升31.70%):麻疹报告发病率上升了73.52%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上升了29.03%。结核病(Tuberculosis)一、概述人类控制结核病中三个里程碑1882年3月罗伯特.郭霍发现结核杆菌引入有效的化疗药物治疗结核病(1944SM;1950INH)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结核病研究中的应用结核病的现状全球结核感染20亿(我国5亿)病人2000万(我国600万)。每年死于结核300万(我国25万)其中儿童30万。艾

3、滋病与结核双重感染达40%-50%。我国结核病疫情特点农村>城市,边疆>沿海我国结核病疫情呈“三高一低”:患病率高:活动性TB523/10万(5‰)死亡率高:20.9/10万(0.02‰)耐药率高:初始28.1%,继发41.1%年递降率低:2.8%1990年第三次全国结核流行病学调查:儿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为23.4%7岁感染率为6.6%0-14岁平均感染率为9.6%年感染率为0.97‰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流行病学调查: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10万,与10年相前比无明显下降结核病死亡率为9

4、.8/1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达到13万人农村患病率则是城市的两倍以上,全国80%以上的结核病人在农村据WHO估计,我国每年新发肺结核病人145万人,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WHO及我国政府的态度我国政府1991年确定肺结核为乙类传染病,发布了“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1993年5月WHO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原因:HIV的流行耐药结核菌株的产生对结核病人的管理不善,防治不力1998年再次强调“遏制结核病行动已刻不容缓”在儿童中防治结核病的重要性儿童是易

5、感人群(有接触的小儿患病率比一般同龄儿高40倍)对降低TB病死率有重要意义(小儿初染易血行播散)是成年期继发TB的主要来源二、变态反应与免疫(一)结核病的变态反应:2~10周后初次接触TB菌再次接触TB菌T细胞具免疫活性T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释放移动抑制因子使巨噬细胞聚集在局部反应区肺内病灶发生渗出性周围炎体内抗原刺激(二)结核病的免疫是细胞免疫(结核菌是细胞内寄生菌)感染后发病与否取决于:细菌的数量、菌群和毒力机体的免疫功能易感性(遗传):有HLA-Bw35抗原者发生TB的相对危险性达7.38TBM

6、的相对危险性达15.21发病机理初次接触TB菌再次接触TB菌T细胞具免疫活性T细胞母细胞转化释放趋化因子移动抑制因子激活因子使巨噬细胞聚集在TB菌周围激活巨噬细胞肺内病灶发生渗出性周围炎产生水解酶和杀菌素抵抗TB菌高浓度的结素样产物巨噬细胞死亡TB结节激活的 巨噬细胞在杀灭和破坏TB菌时TB菌释放杀灭和吞噬大部分细菌抗原刺激发病机理(续)巨噬细胞不断激活不断死亡当激活速度,在巨噬细胞死亡前,细胞内的TB菌被杀灭,病灶愈合。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的任何异常,机体抵抗力降低,结核扩散(三)变态反应

7、与免疫的关系自然感染TB接种BCG产生免疫力(细胞免疫)产生变态反应(PPD阳性)皮肤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中等度变态反应(此时抵抗力最强)变态反应过弱(机体反应差)变态反应过强(干酪坏死)(细菌多,毒力大)同一细胞免疫过程的两种不同表现三、小儿结核病的特点(一)重症感染(浓厚感染)母亲有开放型肺TB患儿短时间吸入大量TB菌初次接触TB菌,体内致敏T淋巴细胞少小儿结核病的特点(续)(二)组织器官对结核菌具有高度敏感性肺内:病灶周围炎。肺外:PPD呈强阳性皮肤粘膜受累—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一过性

8、关节炎、浆膜炎;小儿结核病的特点(续)(三)淋巴系统广泛波及同侧及对侧淋巴结均可受累可波及全身淋巴系统小儿肺内原发病灶90%者只有一个,而相应的肺门淋巴结病变较广泛。小儿结核病的特点(续)(四)有全身播散倾向小儿结核感染5~6周后易发生播散:淋巴源性血源性淋巴血源性(81.48%)粟粒性结核病Miliarytuberculousis(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是其中的一部分)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meningitis小儿结核病的特点(续)(五)病灶部位特殊小儿原发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