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寻隐者不遇》课件2沪教版.ppt

2015秋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寻隐者不遇》课件2沪教版.ppt

ID:52599406

大小:64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11

2015秋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寻隐者不遇》课件2沪教版.ppt_第1页
2015秋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寻隐者不遇》课件2沪教版.ppt_第2页
2015秋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寻隐者不遇》课件2沪教版.ppt_第3页
2015秋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寻隐者不遇》课件2沪教版.ppt_第4页
2015秋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寻隐者不遇》课件2沪教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秋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寻隐者不遇》课件2沪教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古文化是一串珍珠,那么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首古诗!新课导入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访问隐居在山中的人aa5作者简介贾岛,范阳(今北京近)人,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还俗后,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未被录取,便作诗讽刺挖苦科举考试,被当时人称为举场的“十恶”。贾岛作诗,又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推敲诗中的字眼而茶饭不思,是中唐著名的苦吟派诗

2、人。他所写的诗歌缺乏社会内容,情调凄苦,间有清新之作,著有《长江集》。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满怀期望)(感到失望)(有了希望)(无可奈何)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句话中童子面对诗人的追问,只好指点:师傅入山采药,只会在这座山中,圈定了一个大体范围,至于具体所在,他也回答不上来。什么原因?山高林密,云雾缭绕,谁又能确定他的采药处所呢?这样写,既切合题意,又切合“隐者”常常遁入山林、不与常人往来的特点。童子的回答委婉得体,我们可以推想寻访隐者的诗人此时寻友不遇,顿生惆怅之情。所见牧童/骑/黄牛,

3、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aa5作者简介袁枚,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从此不再出仕。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晚年自号仓山居士。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字词理解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意欲:想要。捕:捉。鸣蝉:鸣叫的蝉。8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作业布置

4、1、试述《寻隐者不遇》所描绘的意境。2、试述《所见》所描绘的意境。要求:以上两题任选一题完成,字数不少于400字。写在小作本上。8ThankYo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