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第2章1-牛顿定律.ppt

同济第2章1-牛顿定律.ppt

ID:52606459

大小:1.76 M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4-11

同济第2章1-牛顿定律.ppt_第1页
同济第2章1-牛顿定律.ppt_第2页
同济第2章1-牛顿定律.ppt_第3页
同济第2章1-牛顿定律.ppt_第4页
同济第2章1-牛顿定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济第2章1-牛顿定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2-1牛顿定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公元前322)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古代物理学的形式是属于经验总结性的,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凭直觉的观察、凭猜测和臆想。伽利略(Galileo,1564一1642)——近代科学的先驱。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如果把水平面制作得越是光滑,则小球会滚得更远。实验一实验二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如果斜面的倾角无限小(平面),那么小球将沿平面几乎可以一直滚动过去。伽利略对力学的贡献在于把有目的的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牛顿(IsaacNewton,1642-1727),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一

2、生对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遍及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在物理学上,牛顿在伽利略、开普勒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并建立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2-1-1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其他物体所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数学形式:惯性:任何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在动力学研究中,为了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只能选用惯性参考系。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1)定义了惯性系(2)断言惯性系的存在(3)揭示了物体具有惯性:保持运动状态和改变运动状态。牛顿第二定律(牛顿运动方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所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的大

3、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数学形式:或——普遍式在直角坐标系Oxyz中:在自然坐标系中:力的叠加原理: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产生的加速度a,等于各个力单独作用时所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3)F=ma的矢量关系,应用时采用分量式;(1)牛顿运动方程只适用于质点的运动。说明:变力的几种形式:弹性力打击力阻尼力(2)F=ma的瞬时关系;是一个变力。在一般情况下力(6)(5)分析问题时,应作简图,标出所受各力。(4)F是物体所受一切外力的合力,但不能把ma误为外力;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当物体A以力作用在物体B上时,物体B也必定同时以力作用在物体

4、A上,两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数学形式:说明:(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任何一方不能单独存在。(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因此不能平衡或抵消。(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属于同一种性质的力。2-1-2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1.万有引力:如果抛射速度足够大,则物体将绕地球转动,而永不落地。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行星1:轨道半径为R1,加速度为a1,运行周期为T1行星2:轨道半径为R2,加速度为a2,运行周期为T2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任何两个质点之间都存在互相作用的引力,引力的方向沿着两个质点的连线方向;其的大小与两个质点

5、质量ml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质点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2.重力:重力是物体所受地球引力的一个分量。引力重力3.弹性力: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因发生形变而产生欲使其恢复原来形状的力。(k称为劲度系数)0x(1)静摩擦力当物体与接触面存在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所受到接触面对它的阻力。其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大小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4.摩擦力:(2)滑动摩擦当物体相对于接触面滑动时,物体所受到接触面对它的阻力。其方向与滑动方向相反。为滑动摩擦系数最大静摩擦力:为静摩擦系数例1.如图所示,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A=1.0kg,mB=2.0kg。A、B间的摩擦系数1=0.20。B与桌

6、面的摩擦系数2=0.30。若木块滑动后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均为0.15m·s-2。求作用在B物上的拉力?受力分析:mAgTf1N1mBgN1f1f2BFTN2AAyxFBA:B:由A式:由B式:解得:yxmAgTf1N1mBgN1f1f2BFTN2A[例2]一圆锥摆,已知:解得:ωθrmlω,θl求:解θθRt=0dtmgmsindvθ=(2)mgmcosN=2θR(1)vsindddddtdtdvdvθθθ===gθRvvcos2Rg()1θ=2(3)vm[例3]一小钢球,从静止开始自光滑圆柱形轨道的顶点下滑。求:小球脱轨时的角度解脱轨条件:N=0由式(1)得:由(3)、(4)可解得:cos

7、θ=23mgmcos=2θR(4)vθθRt=0m解:运动员落水前可当作自由落体运动,落水前的速度为:如图可列出方程:例4设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所受的水的阻力大小与速率平方成正比,,且设浮力与重力相等,(,C为阻力系数,为水密度,S为运动员的身体与运动方向垂直的截面积),试确定10m高台跳水池的深度。0x浮力设C=0.25,当速率减少到2m/s时翻身,并以脚蹬池底上浮,则实际上从10m跳台跳下,会深入到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