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doc

创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doc

ID:52606573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9

创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doc_第1页
创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doc_第2页
创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doc_第3页
创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doc_第4页
创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摘耍:教师耍从将最人限度地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与渴望作为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能力的手段;多方位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达到求异性的目的;拓宽解题思路,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达到思维的广阔性;换一种思维方式,加强思维联想性的训练等方面论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关键词:创新;发散性;数学教学;思考问题在从事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发散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发散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指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一、将

2、最人限度地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与渴望作为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能力的手段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考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这种求知的渴望,使他们处于一种充满高涨的学习热情的状态,这样才会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在给学生讲《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我给学生们出了一道应用题:甲、乙两个班级共有109名学生,其屮甲班男同学的比例占6/11,乙班女同学的比例占4/9,两个班级的男同学共有多少名?甲、乙两个班级各自有多少学生是不知道的,依照通常的做法是不能解决的,

3、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入手,甲班学生的人数肯定是11的整倍数,乙班的学生人数肯定就是9的整倍数,就能够通过排列的方式求解出55+54二109。55X6/11+54X(1-4/9)=60人。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联系的方式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最人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同时,学生也会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也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将时代的特色引入到我们数学教学实际中,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二、多方位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达到求异性的目的学生对数

4、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我们还耍特别注意将他们思维活动进行展开。例如相对一个问题来说,我们可以教育学生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这样或许会有更大更新的收获。如果学生的思维已经定型,不能展开,没有活跃性,那么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可能不会有任何收获,最终只能是停滞不前。所以,要培养学主思维的求异性,还需要我们引导他们多加强一些发散性的训练,使他们尽可能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不耍桎梏于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举例说明:数学中的四则运算是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的,除法我们可能视为是可以乘以该数的倒数,减法也可以转换成加法的;乘法我们可以把

5、它转换成加法的形式,如果加数相同时,又可以看成是数个相同数的叠加。这也就说明了加、减、乘、除Z间是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的。比如360-15,可以连续减去多少个15?我们对此问题进行换个角度进行思考,用乘法的方式看,这道数学题可以看成360中包含有多少个15的问题,这样就将问题简单化了。因此,我们一定要防止学生孤立、片面地看问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我们要丰富学生的知识,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与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不断地培养他们求异性思维的能力。三、拓宽解题思路,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达到思维的

6、广阔性思维的开阔性是发散性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耍的特点。如果学生的思维不活跃、拘泥定型,只能导致他们看问题的片面性与局限性,哪怕是展开一点点儿的思维、换一个角度,他们也不会迂冋思考问题。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将同一个题冃进行多种解决方式的讲解,以期达到对学生思维广阔性的训练。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可以明显地克服思维方式上的局限性,开启他们的思维之门,打开他们的视野。同时,我们要以此为教学冃标进行训练,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每一次对学生进行测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貝看

7、重学生考试的成绩如何,更应该去认真分析学生的解题能力与解题方式及分析问题的方式是不是有了较大提高。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依据。下面用一道数学应用题型来举例说明,我们可以分层次地让学生给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而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甲、乙两辆小汽车同时A、B两地相对开出,3个小时后相遇。甲车的速度是50公里/小时,乙车的速度是40公里/小时,问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公里?解题方法一:甲车行驶了多少公里?50X3二150(公里)乙车行驶了多少公里?40X3=120(公里)A、B两地相距多少公里?150+12

8、0=270(公里)综合运算:50X3+40X3二150+120二270(公里)解题方法二:甲、乙两辆小汽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公里?50+40二90(公里)A、B两地相距多少公里?90X3=270(公里)综合运算:(50+40)X3=270(公里)四、换一种思维方式,加强思维联想性的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思维联想性的训练,可以使他们的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