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以“水”专题为例.ppt

2017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以“水”专题为例.ppt

ID:52624436

大小:6.40 MB

页数:60页

时间:2020-04-11

2017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以“水”专题为例.ppt_第1页
2017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以“水”专题为例.ppt_第2页
2017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以“水”专题为例.ppt_第3页
2017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以“水”专题为例.ppt_第4页
2017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以“水”专题为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以“水”专题为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整合角度谈高考地理二轮综合复习方法-----以“水”专题为例2017年3月1日人类活动影响地球上的水河流补给状况特征开发利用水循环环节意义洋流分布规律对地理环境影响水资源合理利用分布水资源问题合理利用措施雨水补给降雨冰川融水补给气温积雪融水补给春讯湖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水文水系流量水位(高低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流速水系结构流程流域河道流向航运水能综合开发治理措施成因类型成因分析一、水循环1、环节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通过影响水循环各环节来影响的人们引河湖水灌溉(1)改变地表径流修建水库跨流域

2、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植树造林城市化改变水量,涵养水源、调节能力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1)影响蒸发(蒸腾)的因素:植被覆盖率(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可从收支的角度分析):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补给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流量成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下渗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土质疏松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

3、致径流量减少(5)影响下渗的因素:(7)人类活动影响的水循环环节(6)地下径流高考命题特征分析1.不是单纯的原理考察,而是用原理指导与生产生活实践,关注热点,如:城市化问题、三农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寻求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观2.把自然界中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两大要素水和生物结合,考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注重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3.落实主干知识,注重图像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分析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过程根部吸收植被增加到达地表的降水强度减小地表径流流速减缓降水冲刷减

4、弱利于下渗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枯水季补给增加根系固定土壤吸收水分土壤侵蚀减弱树冠截留蒸腾作用增强丰水期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减少空气湿度增大调节气候降水变率减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渗透和过滤提高水质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

5、D.河道淤积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BCD黑土是一种富含有机质的优质土壤,其表层土质疏松,底层透水性差。一般认为,当土壤含水量高时,黑土的成土作用明显增强。黑龙江省克山县(位置如下图)境内黑土和季节

6、性冻土广布,中、北部为低缓丘陵,南部为冲积平原,每年4—6月多大风。近几十来,黑土土层不断变薄,严重影的当地农民生产。目前采用秸秆覆盖的方式,对坡面黑土起到有效保护。(1)从土壤水分的角度,分析该县南部黑土成土作用强的原因。(6分)夏季降水丰沛(1分),春季地表积雪融化和冻土融冻(1分),增加土壤含水量;地势低平(1分),河流沿岸地表水丰富地下水位较高(1分);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弱(1分);底土透水性差(1分),土壤水分含量高,易成土。避免雨滴(或“夏季暴雨”,)对表层黑土的侵蚀(或“直接冲刷”

7、,1分);削弱流速(或“延滞坡面径流”,),增加下渗量(1分),减少坡面径流量,减轻流水侵蚀(1分)。增大地表粗糙度,减少大风对表层黑土的侵蚀(或“削咸风速”,1分);(2)分析秸秆覆盖在缓解该县坡面黑土侵蚀的作用。(4分)黑龙江垦区黑土流失严重。采用垄向区田(在坡耕地的垄沟中按一定距离修筑土挡,把垄沟分成许多小浅穴,如图13)耕作,能有效地解决坡耕地黑土流失问题,并使农作物增产约30%分析垄向区田耕作使农作物增产的原因。该地水土流失严重,垄沟中的小土挡能减缓地表径流,减轻土壤养分的流失,保持黑土肥

8、力。该地雨季短,旱地土壤含水量低,小土挡拦蓄的雨水储存于小浅穴中,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使作物增物。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垄沟集雨能将微小降雨集流入渗于作物根部,可使有限的降水、甚至是5mm以下的无效降水变为有效降水发挥作用,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甘肃省利用该技术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但在推广过程中仍遇到一些障碍。下图示意“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1.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说明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垄沟集雨的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