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gps技术在航道测量工程中的应用.doc

探讨gps技术在航道测量工程中的应用.doc

ID:52627148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9

探讨gps技术在航道测量工程中的应用.doc_第1页
探讨gps技术在航道测量工程中的应用.doc_第2页
探讨gps技术在航道测量工程中的应用.doc_第3页
探讨gps技术在航道测量工程中的应用.doc_第4页
探讨gps技术在航道测量工程中的应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gps技术在航道测量工程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GPS技术在航道测量工程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使得社会各界人士对丁工程测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工程测量技术也在不断革新,GPS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当前已在多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以《探讨GPS技术在航道测量工程中的应用》为题,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分析与探讨。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以期进一步提高航道测量技术水平。[关键词]GPS技术航道测量应用[中图分类号]U675.4[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1-70-11GPS介绍G卩S乂名为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由

2、太空卫星工作部分,地面监控部分,用户部分构成。GPS研发的初衷是为军事提供助力,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GPS已经在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且研发的核心也由军用逐渐转变成民用。GPS的工作原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空间卫星部分。发射24谍空间卫星,并将这些空间卫星均匀分布在不同的平面轨道上,这些空间卫星将全天候、实时的把收集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地面监控部分。(2)地面监控部分。该部分是GPS屮的核心部分,主要作用和目的就是对GPS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维护,以此确保GPS系统处于止常运行状态。(3)用户部分。用户部分主要是指用户接收机,其所具有的主

3、要作用和目的就是对卫星发送的定位信息进行接收与处理,并实时计算出接收机的坐标点。通过这三部分形成一个全方位、全天候的信息采集、接收以及传输的系统,以便将系统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汇总,从而根据信息内容反馈给不同需要的部分。由于G卩S技术所具有的众多优点,当前已在多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1]。2GPS技术在航道测量工程中的应用2.1建立区域GPS控制网2.1.1建网原则航道测量工作人员应根据测量工作耍求与实际情况合理布设GPS控制网点,以此确保GPS控制网点均匀分布于整个测区。对GPS中实时动态与实时差分等测量技术有充分了解,并能够在后续的测绘工作中熟练使用

4、。GPS控制网点之间的密度确定方式应是按照实时动态与实时差分测量技术所使用的GPS接收机的作用半径进行确定,且GPS控制网点之间的密度大约为7.5千米。为了计算出GPS控制网点在地面的精确坐标,应考虑在在地而坐标系中选定起算数据和联测原有地方控制点若干个,以此为转换坐标提供方便和保障。GPS控制网点的精度要求决定着布网形式、接收机类型、观测时段和观测时间等。2.1.2仪器配备在使用GPS静态定位技术进行航道工程测量时,采取的相关测量设备也应具有静态功能,例如单频或是双频的GPS接收机、平差软件等。采用具有静态功能的双频GPS接收机,不仅测量精度高,而口

5、测量所耗费时间较少,所以,在测量航道工程时选择这种仪器设备可谓非常有必要。2.1.3实施(1)收集数据、传输。在实际进行航道测量时,首先应架设相关仪器设备,通常我们选择位置在已知的平高点和GPS控制网点处,仪器设备架设完成后正式进行数据收集。在收集数据过程中还应安装相关规范要求设置GPS接收机数量并确定观测时限。同时,还应做好观测记录并确保记录是详细、清楚、完整。此外,数据收集完成后应利用读卡器或者相关软件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中。(2)解算基线。利用相关软件解算基线,并对基线闭合差报告进行严格仔细的检查,一旦发现基线存在超限情况必须及时处理观测数据,只有

6、确保基线闭合茅报告经检杳合格才能进行后面的工作。(3)平差。平差所采用的方法为三维无约束平差,平差所需的起算依据应利用软件口动选取,而后根据控制网点坐标、基线向和精度信息筹计算输出成果。平差结束后应做好平差报告,同时对平差报告进行仔细检查,一旦发现有粗差情况应在平差时利用软件及时进行剔除。通过无约束平差我们能够得出可靠观测量与以知点坐标、高程等信息,而后再利用三维无约束平差将各点坐标进行转换,这时计算出的输出成果能够为各点坐标转换提供依据[2]。2.2利用实时动态技术进行测量2.2.1实时动态技术测量特点GPS中的实时动态技术具有省时省力、作业效率高、

7、测量精度高、能够全天候测量以及无须通视的特点。利用实时动态技术对航道工程进行•测量,一个移动站只需配备一个操作人员便可,即便情况要相对复杂一些,也只需再增加一个绘图人员便可,进行测量观察时一个测点的观测工作只需几秒便可,且能够全天候进行。利用实时动态技术进行测量,测量精准度高且均匀,即便存在点位误差也不会出现传播、积累情况。实时动态技术的通讯半径范围较长一般在13公里左右,在通讯半径范围内点与点之间无须通视,不仅为测量工作提供了便利,还降低了测量费用。此外,实时动态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基准站与移动站之间必须存在通讯数据链,不然测量工作就

8、无法正常进行。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在利用实时动态技术进行测量时,应采取缩短基准站与移动站两者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