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谈.doc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谈.doc

ID:52628098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9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谈.doc_第1页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谈.doc_第2页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谈.doc_第3页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谈【关键词】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0084-01当前的数学课堂,很多学生回答问题时词不达意,年级越高的学生越不爱举手发言等,这与不少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加强学生“语言表达”的修炼呢?本文从几个小案例入手加以分析:案例一: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的规律》教学中“3顶帽子与4条围巾的搭配”的片段。师:说说你们的做法。生1:3X4二12。师:你用了连线的方法吗?3乘4什么意思?生1:

2、3就是3顶帽子,4就是4条围山。师:为什么用3乘4呢?生1:……(几次欲言又止)师:你來说(指名第二位学生)。生2:我用连线的方法,每顶帽子可以与4条围巾相连,就是4种搭配,3顶帽子就可以连成3个4种搭配方法,所以用3乘4。师:嗯,我们一起来看(对着课件讲解)……【分析】让学生“有兴趣”说探析学生随年级的增长而不爱发言的原因,笔者认为,一是“爱面子冬学生怕回答问题不正确或没有老师同学预期的那么完美;二是“随大流”:大部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养成了齐答的习惯,一旦要改变成为独自回答,学生就会不“适应”,要突破这道心理防线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这些都与教师平时对

3、学生的发言引导垂视不够有关。要让学生“有兴趣”说,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发言,让发言的学生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和重要性。案例中,生1的冋答是正确的,但是在语言表达时,该生缺乏表达的载体,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口己的意思,所以欲言又止。而学生回答的“3就是3顶帽子,4就是4条围山”已是问题的实质,但没有“解剖”具体的解题过程,所以教师迫不及待地指名具他学生回答。第二位学生回答得「分完美,但教师也没有“好好珍惜”,立刻转入课堂内容,忽视了对学生精彩回答的一个肯定与鼓励,这样的处理不利于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发言的欲望会被挫伤,失去了表现口我的兴趣。

4、案例二: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搭配的规律》教学中一道习题:从A到13有2条路,从B到C有3条路,英中一条水路不是很明显。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生甲:4种。其余学生附和:4种。生甲:哎不对,是6种。其余学生又附和:6种,6种。生甲:用2乘3等于6。因为从A到B有2条路,从B到C有3条路,两个三就是6种。(师笑)【分析】让学生“有机会”说这样的例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并不鲜见,班级上有些孩子的表现欲望比较强烈,而一旦思维比较迅捷,往往在别的同学做出反应之前已经自顾自地报出了答案,久而久之,其余学生会产生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在遇到问题时随声附和,即使偶有不同观

5、点,也会不自信地选择沉默、观望。这样的情形也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数学本身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载体,学生的想法各异,不能因为少数学生的“有话可说”而让其他学生“无话可说”,没有机会说。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点名,让其他的同学也有机会来发言,同时也让这个同学意识到可以适当地将机会让给别人,自己在适当的时候或重要的时候再“小露身手S案例三:某教师的《乘法分配率》教学片段。师:如果用“手舞足蹈读书法”读出这个乘法分配率,可以怎么来?你来试一试。生1:A加13的和(大声)乘以C等于A乘C的积(大声)加B乘C的积(大声)。师:有点意思,谁再来试一试

6、。生2:A加B的和(大声并挥手)乘以C等于A乘C的积(大声、挥手)加B乘C的积(大声、挥手、跺脚)。师:很棒,一起来一遍。(生齐读。)师:读出了特点,找一找,乘法分配律中有一个字母比较重耍,是哪一个?生:字母c比较重要,因为括号内的两个数都与C相乘。师:请用“手舞足蹈读书法”再来读一读。生:……【分析】让学生“有特点”地说此案例屮的语言表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堂教学的重点以一种夸张有趣的方法表达出来,学生在说的时候,觉得有趣、好玩,不知不觉中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牢牢记在心中,这样标新立异的表达方式让学生爱上了回答。以上只是木人的一些浅显的思考,作为教师,对于

7、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和现象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责编林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