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homsky的“格理论”看汉语的“格”

从chomsky的“格理论”看汉语的“格”

ID:5264142

大小:276.0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7

从chomsky的“格理论”看汉语的“格”_第1页
从chomsky的“格理论”看汉语的“格”_第2页
从chomsky的“格理论”看汉语的“格”_第3页
从chomsky的“格理论”看汉语的“格”_第4页
从chomsky的“格理论”看汉语的“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chomsky的“格理论”看汉语的“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6卷第2期2000年4月青海民族学院学报f社会科学版J“⋯”“叩叫“翟怂譬裟譬”““””““VOI.26NO2^Dr.2000从Chomsky的‘‘格理论”看汉语的“格”刘道英摘要:在传统语法研究中,由于江语是分析性语言,名词没有“格”这似乎已成定论。本文试就美国语言学家cho邮ky的普遍语法——“管约论”(简称GIj)中的“格理论”(caSeLheory),对汉语名词的格进行分析,证实汉语名词有自己的格住形式标识——介词和句法位置(词序),有自己的格住类型,也证明了“格理论”同样适用于缺少形态变化的江语,它具有普遍性。关键词:

2、fhomskv格理论汉语论旨论元格住空语类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l、问题的提出。印欧语系名词的格标识靠的是回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恰恰缺乏形态变化,因此有人认为汉语名词根本没有格。国内语言理论研究和语法研究受传统语法影响,关于名词格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些成果,但这从科学发展的需要来看还是不够的。所以汉语的名词有没有格,它与印欧语系的名词格有什么不同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每个语言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央。1.1区分两类不同的“格理论”。这是解决汝语格问题的正确途径。“格”(casc)是一个传统的语法范畴,曲:多语言都有格变化。如俄

3、语、德语、拉丁语等。倒(1)只qHTa⋯电掣ry-“我读报纸。”这句俄语中的“豇”是主语,施枣格,而名词m3cla变为了它的宾格第四格受事格ra3日y。例(2)HeheII)smo.他帮助我。在这个英语句子中“he”是主语施事格,宾语受事格“me”是由原同“l”变来的。从上例(1)一(2)可以看出,印欧语一些语言中名词的格标识靠的是形态变化。传统的“格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c.J.Fillmore1960年在《关于现代的格理论》(To一眦rdModernneoIvofC曲e)中提出来的,1968、86文章编号:1000一5“7(2000)0

4、2—0086—05197lX先后发表了《“格”辨》(Thecaseforcase)、《格语法的一些问题》(somepl曲IemsforcaseGmmmar)等文,奠定了“格”的基础。但传统的“格理论”是建立在对形态发达语言而音的,侧重于名词的形态变化j根据名词的形态变化来判定名词的格,那么根据这种研究理论去看现代汉语名词的“格”,势必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汉语缺少形态变化,所以汉语名语没有“格”。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cIlomky的“管约论”问1i

5、=,他注意了人类语言中共性的东西,“管约论”中七个子系统的“格理论”(casoThe—or

6、y)o,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中心理论原则是:假定名词处于一定的句法关系中,就都有格;格并不一定要通过语音形式标明。这就是说句中只要有动词出现,名词不管有无语音形式都有格位。没有语音形式的名词格位可由空语类(e“p‘ycate90ry)充当。“格理论”发胜到80年代已有两层含义,一是表层结构的格,是形态格,裘层结构可用PF一表示:一类怒深层结构中的语义格,深层结构可用D一表示,这种语义格指体词(名词、代词)与谓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及物关系(本文只研究动词与体词的关系)。汉语的名词处于一定的句法关系中,汉语万方数据名词同样有语义上的格,

7、句中的主管成分动词与介词都有支配受事格的作用,只不过这种格关系不以形态变化的方式来体现,而是以介词和句法位置作为标志。区分了两类“格理论”,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从汉语自身实际出发,从介词、动词与体词的关系人手,去研究汉语的“格”.这是我们语法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2、chomskY“格理论”要点。21论元:论旨。从命题要求一r看,一个命题顽由一个渭词(predjcate)和个体词(indlvidual)组成。选种论元关系,谓词是管辖的中心语(head),名词的格位是由动词指派的,名词是格位的载体,被称为论元,介词乜具有动词的这种特征,因为介词

8、后也有格位。动词对沦元的语义夏求是谤动词的论旨属性(thenIal;cpropenies)。“论旨”指动词所要求的论元的语义内涵。每个论元都扮演着一定的语义角色,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客体”等。一个句子是否完整,取决于该句是否满足了该动词的论元结构,句子的基本成分就是该句动词论元的“投射”。介词的“格”也是由介词在句法结构中赋予的。2.2论旨准则。能充当论元的词语叫主目(awment),不能充当论元的或不能独立充当论元的词语称为“非主目”(non—amLITnent),每个论元必须充当一个论旨角色,每个论旨角色只能派给一个论元,也就是说论

9、元的数量是确定的,因此论元的论旨角色不能兼用,一个论元不能既是施事,望是受事。不同动词有不同数目的论元,这是由动词的词汇性决定的,似如某一论元位置上缺少有形词,就必须用无形词(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