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2004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初探

feb,2004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初探

ID:5264781

大小:264.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7

feb,2004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初探_第1页
feb,2004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初探_第2页
feb,2004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初探_第3页
feb,2004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初探_第4页
feb,2004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feb,2004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JOURNALOF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2004年2月No.1,2004(SOCIALSCIENCEEDITION)Feb.,2004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初探高凌飚(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试验阶段。对国家试验区教师教学观念的初步调查证明,新课程的实施或者说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培训,有利于教师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取向。同时在研究中还发现教师教学观的转变需要经

2、验和环境的支持,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将是一件须长期努力的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观;教学取向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04)01-0116-06[1]  教学观是指教师对教学的本质和过程的基本看法。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观一经形成,就会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框架,影响到他们对教学过程的具体事物和现象的看法以及在教学[2][3]中的决策和实际表现,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正因如此,转变教师的教学观成为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

3、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能够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建构主义的理论告诉我们,观念转变是自我建构的结果,是头脑中原有的观念与外来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首先应了解教师头脑中原有的教学观,才能通过适当的引导,使教师在对原有教学观念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新的教学观念。目前,从理论上阐述介绍新课程的教学观的文章很多,对教师实际上持有的教学观的研究却几乎没有,特别是国家新课程实验区开展新课程试验已经有一年多了,经过新课程培训后国家实验区的教师们实际上持有什么样的教学观?他们的教学观念

4、与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是否一致?对转变教师的教学观有何借鉴和启示?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深入开展教师培训、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观念而言,极为必要和迫切。一、教学观的一般类型和新课程的理念导向由于对教学观的研究可以为教师教育和教学指导工作提供许多有意义的信息,国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教师实际持有的教学观进行了大规模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观基本上[4]可以归结为两种典型取向和五个基本类型。教学观的五个基本类型为:传递信息;传递知识的 收稿日期:2003-10-20作者简介:高凌飚(19

5、44-),男,广东汕头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116结构;师生相互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变。前两种教学观的共同点是强调教师和教学内容,属于以教师(或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教学取向(orientationtoteaching)。后两种教学观的共同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取向。第三种教学观介乎两类取向之间。[5]在国内,对教师的教学观进行系统的研究始于1995年,通过质的分析研究和问卷调查,发现可以将我国教师的教学观概括为五种类型,

6、并进一步归结为两种取向,和西方教师的教学观既[6]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也存在许多差异。根据高凌飚的研究,我国教师所持的教学观的一般类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授知识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是把知识从外在于学生的源泉(教师或教科书)搬运到学生身上。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者。教学过程的出发点是外在于学生的教科书或教学大纲,是一个从教学内容出发,经教师到学生的单向过程,教学效果表现为知识量的积累。2.应付考试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种帮助学生获取某种资格或合格证书的手段,因此把

7、焦点放在学生的成绩特别是考试成绩上。教学成为一种训练学生去适应考试要求的过程。教师是训练者,学生是训练对象。考试就像一根指挥棒,决定了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决定了教学的内容以至于教学的方法。3.发展能力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学习的能力不可能通过传递交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内部发展起来。教师只不过是一个领路人,一个辅导员,一个帮助学生组织学习的人。教学过程被看成是促进学生理解和鼓励学生改变头脑中原有的观念的过程,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学的效果表现为学生对世界对问题的

8、看法的转变。4.端正态度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求教师在治学态度方面应当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师生间的互动、通过潜移默化促使学生转化,成为热爱学习、有独立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的人。因此教学的内容并不限于学科的知识或结构方法,还包括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5.教书育人的教学观。与端正态度的教学观相似,这种教学观也强调教师的模范作用,强调通过友好的正面的作用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不过这时注重的是学生的品行表现,希望课堂的教学过程不但给学生带来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