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概述.ppt

生物药剂学概述.ppt

ID:52655784

大小:1.71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4-12

生物药剂学概述.ppt_第1页
生物药剂学概述.ppt_第2页
生物药剂学概述.ppt_第3页
生物药剂学概述.ppt_第4页
生物药剂学概述.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药剂学概述.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目的与要求掌握:1.生物药剂学的定义2.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12345药物的体内过程生物药剂学的定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发展生物药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三个药厂生产的地高辛西安杨森有限公司与A药厂在5min时已全部溶出;而B、C、D药厂的多潘立酮片却在45min才能全部溶出。由各厂家片剂的溶出曲线的差异,提示不同厂家由于使用的原辅料、处方及制备工艺等的不同,片剂质量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厂家

2、的多潘立酮片的体外溶出度均符合一般规定,即45min累积溶出百分率均超过75%一、生物药剂学的定义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ADME),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目的: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计合理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药效=f(化学结构,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一、生物药剂学的定义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病理差异遗传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辅料性质与用量药物配伍与相互作用剂型及用法工艺、操作、贮存疗效副

3、作用毒性反应剂型因素生物因素药效二、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转运transportAbsorptionDistributionExcretionMetabolism处置disposition消除elimination药物体内过程组织,细胞DDP给药部位D排泄血液DP吸收分布代谢D=游离型药物DP=蛋白结合型药物药物的吸收过程决定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速度与量药物是否能及时到达与疾病相关的组织和器官代谢与排泄过程关系到药物在体内存在的时间二、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决定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和靶部位的浓度,进而

4、影响疗效。生物药剂学研究各种剂型给药后,药物体内过程的规律,及影响体内过程的因素。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体内转运的关系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生物药剂还的研究方法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体内转运的关系溶解度筛选合适的盐筛选不同的晶型改善化合物结构微粉化、包合物、固体分散体透过性胃中稳定性代谢稳定性(肠代谢)生物利用

5、度好溶出速率慢好快P-糖蛋白底物改善化合物结构无影响相互作用以处方保护药物不稳定研究代谢产物不稳定不好增加脂溶性不好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同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可能产生不同药理作用和疗效固体制剂的处方和工艺会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研究各种剂型因素对药物体外溶出速率的影响,为合理制药提供科学依据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3.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结肠定位释药系统pH敏感型压力敏感型时间依赖型酶依赖型胃内漂浮制剂胃内容物密度生物黏附制剂黏膜性质三、生物药剂学的研

6、究内容4.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微粒由不同给药方式进入体内后,产生对不同部位的靶向性。如静脉、腹腔内、肌肉、皮下、淋巴注射、支气管给药或大脑内、脊椎内、关节腔内给药。隔室靶向性应用某种物理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微粒的通透性,使其选择性地释放药物。如温度敏感型、PH敏感型等。物理靶向性配体专一靶向性天然靶向性微粒进入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细胞摄取,而主要分布在肝、脾、骨髓等器官。在微粒上连接一种识别分子,即所谓配体,通过配体分子的特异专一地与靶细胞表面的互补分子相互作用而使微粒在靶区释放药物。三、生

7、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5.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口服给药注射给药皮肤黏膜给药硝酸甘油各种给药方法的作用特点生物利用度的问题药物稳定性的问题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6.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对中药制剂的体外释放速率和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是中药制剂趋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生物药剂学在中药领域的研究对中药新药的开发、研制、合理用药起到指导作用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7.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溶出速率的测定方法建立各种新给药途径体外实验方法建立模拟体内吸收的体外模型四、生物药剂学的发展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药

8、物的吸收预测多肽及蛋白类药物非注射给药研究分子生物药剂学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四、生物药剂学的发展(一)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溶解度大渗透性好溶解度小渗透性好溶解度大渗透性差溶解度小渗透性差生物利用度四、生物药剂学的发展(二)药物吸收的预测药物理化性质VS药物吸收工具:数学模型+生物模型生物模型主要指含各种生物屏障的细胞培养模型,如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小肠黏膜和肺部黏膜屏障等。四、生物药剂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