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中药养护常识分析.ppt

药店中药养护常识分析.ppt

ID:52673892

大小:88.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4-12

药店中药养护常识分析.ppt_第1页
药店中药养护常识分析.ppt_第2页
药店中药养护常识分析.ppt_第3页
药店中药养护常识分析.ppt_第4页
药店中药养护常识分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店中药养护常识分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药养护常识一、中药品质的变质现象霉变、虫蛀、变色、走油、气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粘连、腐烂霉变又称发霉,是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适宜的温度(20~35℃)、湿度(相对湿度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分泌的酶溶蚀药材组织,以致使中药有效成分发生变化而失效。霉变的原因1、在采收、加工、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的污染,在条件适宜时发霉。2、药材本身水分含量过高。3、仓库或药店内环境不清洁或因生虫引起。危害1、药材变质失效2、产生有毒物质防治1、认真检查来货质量2、严格按批次先进先出3、经

2、常检查过筛、翻晒虫蛀虫蛀指昆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作用。虫蛀使药材出现空洞、破碎,被虫的排泄物污染,甚至完全蛀成粉状,会严重影响中药疗效,以致不能药用。虫蛀对药材品质的损耗是极为严重的,中药若发生了严重的虫蛀,就会造成疗效的降低,甚至完全失去药用价值。常见的害虫谷象、米象、大谷盗、药谷盗、锯谷盗、日本标本虫、印度谷螟、粉满等。害虫的来源(1)从产地采收时受到污染;饮片加工未彻底杀灭害虫及卵。 (2)由运输工具、包装材料或仓储容器和用具等潜伏的害虫。 (3)害虫本能的传播(成虫传播) (4)空仓未经彻底灭虫 (5)较小的虫害和满类(随动物、风力传播

3、)药的性质与虫蛀的关系(1)药材的成分一般含多量淀粉(白芷、山药、芡实等)、含糖粉高(党参、枸杞、大枣等)、含蛋白质多(乌梢蛇、土元、九香虫等)、含脂肪油大(苦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等)的药物易虫蛀。而含辛辣、苦味成分(细辛、花椒、干姜、黄柏、黄连等)一般不易虫蛀。(2)药材的质地质地柔润的药物(红参、地黄、党参)在潮湿状况容易生虫。而质地坚硬致密的药物(桂枝、赭石、石决明)。 (3)药材的完整度原药材外表面有保护组织(木栓、角质、茸毛等)害虫不易侵入。中药虫蛀的防治(1)预防在先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温度控制在30℃以下,相对湿度在70%以下),药

4、物进仓前将容器、货位、打扫干净,消除死角隐患。平时勤查勤晒勤理,防患于未然。克服“蛀药不蛀性,生虫难免”等错误观念。(2)高温杀虫(48~52℃害虫只需较短时间及死亡;45~48℃害虫处于热昏迷状态,若时间长,害虫就全部死亡;-4~8℃害虫处于冷麻痹状态,若时间长久,害虫也会死亡。-4℃以下害虫经若干时间后死亡) 暴晒  以太阳辐射热作用于虫体,破坏虫体软组织及生活机能,使虫死亡。a.时间与温度  杀虫温度应45~52℃,时间4~6小时。b.薄摊勤翻一般摊3~5cm为宜,每小时翻动一次。c.晒后先将药聚堆,保持堆内高温,达到杀虫目的。低温杀虫a.利用

5、自然低温b.冷藏(注意防潮)(3)经验储藏a.对抗法  人参与细辛、冰片与灯心草、泽泻与牡丹皮、土元与大蒜、三七与樟脑。b.用酒白酒或95%的酒精撒在药物的表面,然后密闭。(栝楼、当归、紫河车、大枣、枸杞、黄精等不宜暴晒烘烤的药物)。(4)熏蒸法  用磷化铝熏蒸与其他变色指中药在采收加工、贮藏过程中,由于保管养护不当而引起中药自身故有色泽改变的现象。易变色的中药:玫瑰花、月季花、梅花、款冬花、腊梅花、扁豆花、菊花、红花、山茶花、金银花、槐花(米)、莲须、莲子心、橘络、佛手片、通草、麻黄等。其中又以玫瑰花、款冬花、扁豆花、莲须、佛手片等最易变色。原因受

6、温度、湿度、日光、酶的作用。预防a加强养护将药物处于阴凉干燥处,避光、防止受潮、受热,掌握出库原则,储存时间。b破坏酶的活性走油指某些含油中药的油质溢于中药表面的现象。a.极易泛油的中药天冬、麦冬、党参、牛膝(怀牛膝、川牛膝)、板蓝根、柏子仁、当归、胡桃仁、使君子仁、肉豆蔻、枸杞子、郁李仁、苦杏仁、甜杏仁、桃仁、狗肾、九香虫、刺猬皮、蛤式蟆油、壁虎、蝼蛄、蟋蟀、斑蝥虫、牛虻虫、蜈蚣、红娘虫、青娘虫、乌梢蛇、蕲蛇、蛤蚧、水獭肝、鹿筋等。b.较易泛油的中药太子参、北沙参、天葵子、九节菖蒲、巴戟天、防风、胡黄连、白术、红芽大戟、知母、桔梗、百部、紫菀、独活

7、、锁阳、前胡、肉苁蓉、黄精、川芎、玉竹、云木香、苍术、火麻仁、巴豆、黑芝麻、千金子、榧子、蕤仁、白果、橘核、大枫子、枣仁、瓜蒌仁、莱菔子、豆蔻、砂仁、草蔻、金樱子、荜澄茄、槐角、全瓜蒌等。走油的原因a.中药的性质含脂肪油(杏仁、桃仁、柏子仁、郁李仁)含挥发油(当归、木香、独活、桂皮、),含糖分和粘液质多的(天冬、怀牛膝、党参),药物易走油。b.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高药物呼吸作用增强,使药物发热引起走油。c.压力的影响在夏季,若库内温度过高,通风差,存量大,容器过于封闭,使药遭挤压和闷热而发生走油。d.库存过久有些中药久储后所含成分自然变色走油,此类药

8、品不宜久储,最好不使此类药物过第二个夏天。走油的判定眼看:主要是观察药材内外色泽的变化,表面是否有油质物溢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