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涂片形态和临床意义.ppt

周围血涂片形态和临床意义.ppt

ID:52680337

大小:8.20 MB

页数:124页

时间:2020-04-12

周围血涂片形态和临床意义.ppt_第1页
周围血涂片形态和临床意义.ppt_第2页
周围血涂片形态和临床意义.ppt_第3页
周围血涂片形态和临床意义.ppt_第4页
周围血涂片形态和临床意义.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围血涂片形态和临床意义.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周围血涂片细胞形态学与临床意义1目前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结果的精确度也提供新的参数。但由于对仪器的功能缺乏全面的了解,忽视了形态学检查,影响了医疗质量。2例子1、小孩发热,看了很多家医院,花了3万多,最后到了省级医院,5毛钱。例子2、一发热患者,在基层医院治疗不见效,到中心医院就诊。幼稚细胞20%。例子3、70多岁的男性,初步诊断肝损害住院感染科。推片发现急淋!感染科不相信又做了一遍,结果相同。34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一.诊断及筛选血液病。二.作为贫血鉴别诊断的依据。三.了解感染的程度

2、。四.遗传性疾病血液依据。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五.血小板疾病的依据。六.诊断血液寄生虫病。七.血液性分析仪质量的监控5将血标本均匀地涂抹在清洁干燥的载玻片上,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是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应用广泛,特别是对于各种贫血及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血涂片(bloodsmear)的制备61.新玻片上有游离碱质,须清洗后使用。3.使用时切勿用手触及玻片表面。载玻片的清洁血涂片的制备2.用过的载玻片须用肥皂水或乙醇除去染料和油污。7手工推片法灰白层涂片法血涂片的制

3、备方法血涂片的制备薄血涂片法厚血涂片法自动血液涂片法**8手持玻片推制血膜推片用推片从血滴前方接触血滴推片角度吸附血液成一线推完血片,迅速干燥手工薄血推片法9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边和两端留有一定空隙。良好血涂片的标准血涂片的制备10血滴越大,推片角度越大,速度越快,血液粘度越高,则血膜越厚。血滴越小,推片角度越小,速度越慢,血液粘度越低,则血膜越薄。影响血膜厚薄的因素血涂片的制备111.灰白层涂片法抗凝血离心,取灰白层涂片。用于白细胞减少者的白细胞分类和红斑狼疮细胞(L

4、EC)检查。其他方法血涂片的制备2.厚血涂片法用于疟原虫、微丝蚴的检查12血涂片的染色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膜、细胞浆、胞浆中颗粒及细胞核等主要结构染上特定的颜色,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与识别。13一、瑞氏染色法(Wright’sstain)二、吉姆萨染色法(Giemsa’sstain)三、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法血涂片的常用染色方法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好,对胞核稍差。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差,对胞核和寄生虫着色较好。取二者之长,染色效果好。141.用玻璃笔在血膜两端划线。2.瑞氏染液覆盖血膜,染0.5~

5、1min。3.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混匀,染5~10min。4.流水冲去染液,干燥后镜检。染色步骤瑞氏染色法15正常血膜外观为淡紫红色。镜下RBC和嗜酸性颗粒染粉红色,嗜碱性颗粒染紫黑色,中性颗粒染淡紫红色,细胞核染紫红色。染色结果瑞氏染色法165.若有染料残渣,可用少量甲醇溶解,并立即用流水冲洗。1.血膜正面朝上,干透后再染色。2.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和细胞多少有关。3.染色过程中防止蒸发沉淀。4.冲洗时应以流水冲洗,冲洗时间不能太久。注意事项瑞氏染色法6.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再加染液,或加染

6、液与缓冲液的混合液。17质量控制瑞氏染色法1.载玻片要清洁。2.制备良好的血涂片。3.选择抗凝剂。4.处理白细胞浓度较低的标本。5.血细胞比容与涂片关系。6.新配置染液的处理。7.染色过深、过浅的处理。18红细胞形态检查在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时红细胞除有数量变化外,往往伴有形态改变,表现在红细胞大小、形状、染色性质和内涵物的异常。因此,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9红细胞形态检查方法低倍镜:油镜:制备血涂片染色镜检检查区域: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红细胞紧密排列但不

7、重叠。估计细胞分布和染色情况,浏览全片是否存在异常细胞。观察红细胞形态。20正常红细胞形态双凹圆盘形,淡桔红色,中央1/3为生理性淡染区,呈正常色素性。红细胞直径为6.7~7.7μm,平均直径7.2μm左右,厚约2μm。无核,胞质内无异常结构。除健康人外,还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部分白血病。21正常红细胞形态22异常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大小异常红细胞形状异常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红细胞排列异常有核红细胞23红细胞大小异常1.小红细胞(microcyte):直径<6μm。血

8、片中出现大量的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提示血红蛋白生成障碍,常见于缺铁性贫血(ID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消失。24小红细胞(microcyte)25红细胞大小异常2.大红细胞(macrocyte):直径>10μm。最常见于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MA)。也可见于溶血性贫血(H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3.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15μm。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