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刑名幕友的佐治之道及办案技巧

古代刑名幕友的佐治之道及办案技巧

ID:5268189

大小:1.05 MB

页数:1页

时间:2017-12-07

古代刑名幕友的佐治之道及办案技巧_第1页
资源描述:

《古代刑名幕友的佐治之道及办案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热线电话:(010)67550745PEOPLE'SCOURTDAILY■责任编辑林淼■电子信箱:linmiao@rmfyb.cn7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主办WWW.RMFYB.COM法治星空版?????????格言录?????法律的基本意图是让公民尽可能的愉悦。——(古希腊)柏拉图古代刑名幕友的佐治之道及办案技巧幕友,俗称“师爷”。原指古代主沮,既示有审期,两造已集,断不宜临解悟不易,非就其同异之处,融会贯拟批呈词、酌定审期、传集两造和人一拖累”,他们认为要将案件办成铁将幕府中的属官,后泛指军政官僚聘请法治视野期更改,万一届期,别有他事,他事一通,鲜不失之毫

2、厘,去之千里。夫幕客证、幕后参与庭讯、制作司法公文和案,则必须对证据进行剪裁,即要的办理事务、献计献谋的各种佐助人了,即完此事,所以逾期之故,亦必晓之用律,犹秀才之用四子书也。四子书审核驳诘案件等项任务,几乎渗透到以案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证人证员。因无官职,且由长官私人延聘,视□赵金慨然,使人共知,若无故更改,则两造守解误,其害止于考列下等,律文解误其司法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经过长期的言、物证、书证和勘验结果的取之如友,故称“幕友”。幕友佐治之风候一日多一日费用,荡财旷事,民怨必害乃至延及生灵。故神明律意者,在能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通过各舍,这样可以提高办案效率,也能在清代十分盛行,故在清朝

3、官场上素有腾,与其难而不审,无若郑重于难理之避律,而不仅在引律。如能引律而已,项任务背后隐藏的玄机和在实践中形避免上司的诘难。但剪裁供证往往“无幕不成衙门”之说。“亲民首在理忠心可鉴,幕主便能很放心地将府衙之时。与其示而改期,无若郑重于示期之则悬律一条以比附人罪一刑,胥足矣,成的独特办案技巧,生动形象地展示会掩盖案件的真实面目,造成冤假讼”,作为专事狱讼不可或缺的刑名幕中大小事务交诸幕友办理而不生嫌隙,始。昔有妇拟凌迟之罪,久禁囹圄,问何藉幕为。”刑名幕友不仅要勤奋,才了他们实际把持地方司法审判的幕后错案等,不利于司法公正。友在幕席中更居首位,其名为“佐治”处馆才有价值。幕主还普遍重视“才、狱

4、卒曰,何以至今不剐,剐了便好回去学超人,既专又博,更强调的是超常的推手地位。行事多诡谲奸诈,却从宽治实则“出治”,他们以特有的法律专长识、品”这一选才标准,认为一个优秀养蚕,语虽恶谁,盖极言拖延之甚于剐智慧。由于幕友和幕主之间存在着升黜首重依律办案,但也崇尚引经决狱。刑名幕友中历来有个相传的口把持着地方衙门的司法活动,在社会中的幕友人才应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正也。故便民之事,莫如听讼速结。勤理荣辱的依存关系,幕主荣则幕友礼遇隆狱。刑名幕友断案的依据比较多元,诀,即“救生不救死、救官不救拥有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故而成为如刑名幕友王士仁所说:“刑名虽小词讼,又官之尽心第一要公务也。”重;幕主若遇

5、祸端,幕友也难逃厄运。既遵循“公式之刑名”,也追求“儒民、救大不救小、救旧不救新”。故历史上以私人身份而掌控司法大权的幕道,非才、识、学三者不可。”而黄六幕友们尽心勤事为主分忧的佳话在因此,幕友对幕主除尽心之外还要尽者之刑名”。清朝规定定罪量刑时必而刑名幕友在民间素有“四救先后推手。鉴古思今,古代刑名幕友出类鸿在其著作《福惠全书》中更把“品”清代不胜枚举。如咸丰、同治年间,直言,为幕主出谋划策,避灾免祸,充当须引用律例,故刑名幕友首重依律办生”之称。刑名幕友利用法律制度拔萃的佐治之道和高超的办案技巧,不放在第一位,“识”次之,“才”又次隶督署积案多达500余件,搁压长达智囊。尽心主要体现出幕友

6、公务处理上案,遵循“公式之刑名”,即“有章的不完善及其对法律的精通妙笔枉仅在当时名扬天下,而且对当今的司法之。在评才时,幕主们也都非常重视幕七八年,制军刘荫渠聘请长于刑名的幕的突出才干,而尽言则须展示出幕友对程可守、按法考律,不爽而已,此幕法、出入人罪、颠倒黑白等劣迹比者和司法审判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友的人品,以“品端学醇,人忠厚恕之友骆照,委托其清理这些陈年积案,骆时势的犀利眼光和独到见解,相较之友之可代者也”。幕友王又槐在《办比皆是,行事诡谲奸诈。另一方士”为良幕,都愿意选择“历练老成、照殚精竭虑,仅花费5个月时间就全部下,尽言比尽心更难。汪辉祖指出:案要略》中写道:“幕友办案,全部面,

7、刑名幕友受儒家“仁恕”思想刑名幕友的佐治之道深信不疑之人”来做自己的幕友,且要清理完毕,并总结制订了《清理积案规“凡居官者,其至亲骨肉未必尽明事律例不可不筹熟于胸中。”可见刑名及汉传佛教“因果报应”的影响较刑名幕友作为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有与自己能风雨同舟、和衷共济。条十则》,清廷闻之大加赞赏,命令各理,而从仆胥吏类皆颐指气使,无论利幕友断案,时时也离不开律例。同深,这使得他们心中又有着宽厚平行业,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