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探究题.doc

化学实验探究题.doc

ID:52686407

大小:16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9

化学实验探究题.doc_第1页
化学实验探究题.doc_第2页
化学实验探究题.doc_第3页
化学实验探究题.doc_第4页
化学实验探究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探究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实验探究题复习》研讨课【教学目标】1、通过习题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化学实验探究题的特点,总结出解决这类题目的规律。2、通过习题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审题的方法,感受在审题中找出关键词的重要性。3、通过习题的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习题不断的提问扩散,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开放性。一、物质成分的探究例1、室验室开放日,我与小娜、小佳、小华、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着四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两瓶固体和两瓶液体,我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进行一些探究。(1)小娜同学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于

2、试管中进行混合,立即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物质,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小佳同学的猜想可能是① ;②;……。(2)我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佳同学猜想①是正确的,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3)小丽同学从另外两瓶试剂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发现混合后,固体最终消失了,但无气泡放出。同学们对加入试管中的固体和液体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猜想四:。你又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进行证明呢?分析:首先要知道在初中化学利用固体和液体接触来制取的气体主要有哪些,然后针对所猜想的气体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同样,对固体和液体反应不

3、产生气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后,提出猜想的可能。答案(1)①CO2;②H2[或O2……](2)如①是CO2[或H2;或O2……]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将试管口堵一会儿,点燃此气体;或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或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则证明是氢气;或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3)猜想一:金属氧化物与酸溶液反应;猜想二:碱与酸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猜想三:氧化物(如CaO)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猜想四:可溶于水的固体物质突破口:常见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常见颜色:红色:铜、氧化铁

4、与指示剂反应黑色:碳、氧化铜、二氧化锰、氧化亚铁黄色:三氯化铁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铜沉淀、淀粉遇碘水。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实质就是物质的鉴别。主要是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进行有效的鉴别和探究。【巩固练习】1、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完全分解后的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1)小李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以下猜想:①可能是碳,②可能是氧化铜,③可能是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他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2)已知,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似,都有还原性,据此小王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理由是;(3)为

5、验证①、②猜想,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待完全反应后静置观察现象。若猜想①正确,现象应该是;若猜想②正确,现象应该是。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碳都有可能,且都是黑色的,9已知,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似,都有还原性,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铁反应,可以推测一氧化碳加热下也能与氧化铜反应,继而可以知道氧化铜和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发生反应,即猜想③可以排除。对猜想①、②的可根据氧化铜和碳与稀硫酸作用的不同现象加以验证。2、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6、混合均匀后,放入试管中,隔绝空气,高温3-4分钟,冷却后,试管内有红色物质。提出问题:试管内的红色物质可能是什么?进行猜想:你认为可能是。实验方案: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作验证。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预期的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红色物质放入试管中,。查阅资料:铁粉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可以发生置换反应。氧化亚铜为红色粉末,可以与稀硫酸溶液发生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得出结论:铁粉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高温高温答案:猜想为:铜、铜和氧化铁、氧化亚铜等合理答案均可。方程式为:2Fe+3CuO===Fe2O3+3Cu或Fe+CuO=

7、==FeO+Cu其他合理答案均可。二、物质变化条件的探究例2、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

8、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收集证据】(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