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唐诗与宋词ppt课件.ppt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唐诗与宋词ppt课件.ppt

ID:52707229

大小:856.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20-04-12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唐诗与宋词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唐诗与宋词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唐诗与宋词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唐诗与宋词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唐诗与宋词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唐诗与宋词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8课唐诗与宋词江油市长城实验学校陈本友七年级历史下册1.考考你,抢答:背诗、激兴趣2.导语:(3)让我们一起背诵李白最著名的一首诗(2)李白是哪个朝代的大诗人?(1)江油为什么被称为“李白故里”?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并峙的两座巍峨高峰,并且有许多伟大的作家,如群星闪耀。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呤。足见唐诗在文化传承中所起的作用。《静夜诗》一、唐代诗歌兴盛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唐朝诗歌空前繁荣,取决于以下原因:一是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是基本原因。二是科举取士对诗歌发展的推动。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使唐朝文化兼收并蓄,给诗

2、歌增添了新鲜的血液。拓展、提能力讨论:我感激读唐诗,杜甫让我听到了唐人“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的无奈感叹;李白让我看到了唐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河山。读宋词,我感受了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梦想。感谢唐诗宋词,让我看到了史书中无法看到的人物内心。我怀着感激读——唐诗宋词1.完成课文中学习与测评2.利用网络利用网络进一步学习、研讨唐诗宋词,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我谈唐诗和宋词》谢谢大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3、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对宋词发展的作用?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婉约派词人代表作《如梦令》《声声慢》北宋南宋1127年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变化?代表作: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征战”和“统一”会成为幸词的基调?辛

4、弃疾出生于江南、金朝统治北方的对峙时代,是个抗金志士,曾经组织武装,在前线与金人直接战斗,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遭到了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打击,理想无法实现,曾长期闲居江西一带,充满了要求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渴望祖国统一!杀贼,杀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李白所处时代主要是安史之乱前,是唐经济空前繁荣时期,优裕的生活条件,社会的相对稳定,使李白能漫游全国的名山胜地,祖国河山的美景丰富了李白的题材,激励着他蓬勃向上。所以他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反映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李白的诗歌内容广泛,想象丰富,手法夸张,语言清新,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他随意创造,无拘无束,

5、笔落如飞,出神入化,人称“诗仙”。在政治上,李白关心国事,希望得到重用,但他不愿意迎合权贵,因而受到排挤,他的诗揭露了权贵腐朽,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李白(701.2.8~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生于中亚碎叶城,后随父适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化,他自身在仕途上极其失意,一直未受重用,在生活上也穷困潦倒,饥寒交迫,甚至连他的小儿子都饿死了,国破家亡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写出了很多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

6、和批判统治阶级腐朽生活,对贫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的诗歌,他的诗歌内容深刻,风格沉郁雄浑,语言精练,技艺高超,叙事严谨,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20年左右的现实生活,诗被称为“诗史”,人被称为“诗圣”。他用婉转的方式表达深沉、浓郁的情感,人们将这种风格概括为“沉郁顿挫”。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合为事而作”,作文写诗都要接触时事,反映现实生活,他用犀利的目光审视社会的各个角落,用诗反映人民的痛苦。他的诗语言通俗,寓意深刻,达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说说:杜甫的诗再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动荡

7、的现状;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议议:白居易诗广泛流传的原因:他的诗反映表现出对人民深刻同情和对腐朽统治的鞭挞,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独特风格,因此流传广泛。议议:苏轼对宋词的发展作用北宋苏轼拓宽词的意境,描写广阔的社会人生,扩大词的表现功能,使词摆脱乐曲附庸地位,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他的词挥洒自如,豪放飘逸,雄风千里,词风焕然一新。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变化?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因为金灭北宋,宋室南迁,加上丈夫去世的打击,自感国破家毁而造成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8、)李白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