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docx

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docx

ID:52714978

大小:27.83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3-29

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docx_第1页
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docx_第2页
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docx_第3页
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docx_第4页
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2018.10)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对这个节日是怎么起源的,又源于何时等问题,历来说法不一。笔者近读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其卷二有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记载,对回答中秋节是怎么起源和源于何时这两大问题大有作用。现将这段文字照录如下:十五日,寺家设馎饦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乃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属不息。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

2、日便休。今此山院追慕乡国,今日作节。此文所记为唐文宗李昂开成四年(839)事。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2018.10)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对这个节日是怎么起源的,又源于何时等问题,历来说法不一。笔者近读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其卷二有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记载,对回答中秋节是怎么起源和源于何时这两大问题大有作用。现将这段文字照录如下:十五日,寺家设馎饦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

3、以是日得胜矣,乃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属不息。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日便休。今此山院追慕乡国,今日作节。此文所记为唐文宗李昂开成四年(839)事。圆仁关于中秋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的记载,大致可信。因为我国古代一些专记岁时的专著如汉崔亮《四民月令》、晋周处《风土记》、梁宗擦《荆楚岁时记》、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唐韩鄂《岁华记丽》等书,均未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事;类书如编于唐初的《艺文类聚》、唐中期编《初学记》等,其岁时部亦不记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以前流传下来的民间日用书《书仪》,也不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这些似乎都告诉我们,唐以前,中秋节或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再来

4、看看当时文人在八月十五的聚会,就可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八月十五夜,他们都习惯于在一起吟诗赏月。如《白居易集》中,就留下了《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值对月忆元九》《八月十五日夜对酒玩月偶题是诗》(卷十四)《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卷十七)《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卷三十一)等五首以“八月十五日夜”为题的诗作,若不是把此日夜当作节日,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当非无据。此节得以从新罗“引进”,有其深厚的汉文化基础。首先,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八月十五夜的月亮,唐欧阳詹所言:“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

5、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中;取于月数,则蟾兔圆。”这种看法,代表了崇尚中庸之道的国人意识。“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正好说明八月十五日夜是立节的佳辰。其次,关于月的诸多神话传说,也是中秋节形成的节俗文化基础之一。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传说,均极为优美和富于传奇性。其三,古礼“秋分夕月”和秋社俗,也应是中秋节形成的又一个文化基础。秋分和秋社均为八月节,其时间一般都在八月十五日前后,甚或同时。如唐文宗开成五年(840)秋社日为八月十五日,次日即为秋分。社日是农业大国的重要农事节日。社为土地神,“王为群姓立社,曰太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

6、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社日是祭社神的日子,分春秋二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秋社。前者“祈年”,后者“庆有年”。两次社祭,家家户户“结综会社”,非常隆重。秋社和秋分这两个传统节日在八月十五日前后一两日或同时,毫无疑问对中秋节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节选自《文史知识》,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中国的起源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B.中唐时代,民间已经盛行中秋节,此节的民间文化已比较普及。C.从文献记载看,唐以前,中秋节应该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D.中唐人已

7、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可成定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引用日僧圆仁的文字,目的是证明中秋节起源于新罗。B.文章列举古代文献,进一步补充论证日僧圆仁的分析是大致可信的。C.文章罗列白居易的诗作,是为了佐证当时文人习惯在八月十五吟诗赏月。D.文章选用诗句“最团圆夜是中秋”,指出八月十五月团圆,适合确立为节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认为深厚的汉文化基础是中秋节起源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