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时期的胡适与鲁迅

《新青年》时期的胡适与鲁迅

ID:5272359

大小:608.5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7

《新青年》时期的胡适与鲁迅_第1页
《新青年》时期的胡适与鲁迅_第2页
《新青年》时期的胡适与鲁迅_第3页
《新青年》时期的胡适与鲁迅_第4页
《新青年》时期的胡适与鲁迅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青年》时期的胡适与鲁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新青年》时期的胡适与鲁迅●徐改平(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中文系,浙江杭州310028)[内容提要]胡适与鲁迅先后加入《新青年>,使得该杂志提倡新文学的招牌真正挂起。《新青年>由同人杂志而转向专谈马克思主义,鲁迅和胡适程度不同地表示了不赞同的态度。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不再把自己的全部文章送交该杂志发表,但仍然还供一些稿件。然’而在《新青年》最为辉蛇的第二个时期,与胡适的四面出击相比较,鲁迅的表现却相对内敛,这当然也是各自的成长背景、自我期许等各种因素综寸后的产物。五四事件的爆发引发了胡适“谈政治”的热情,而鲁迅则依然执著于思想

2、革命。鲁迅真正走向前台,成为青年人的偶像要到1925年卷入女师大事件以后。【关键词)《新青年>时期;胡适;核心;鲁迅;响应[中图分类号]1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03)04一o106—05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虽然已经有大量研究充分显示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真实面貌,但也存在这样的常态:谈及五四新文学运动,必高举鲁迅作为旗帜,而忽略了当时起更重要作用的胡适。诚然.新文学运动的成功,也有鲁迅的贡献在内,这是历史事实。同样的历史事实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初期,或者说在《新青年》杂志最为辉煌的第二个时期内(后文

3、所提《新青年》时期非经特意注明,仍为此意)①,影响当时青年最大的除了主编陈独秀外,另一个人物就是胡适。本文将以事实为依据,指出胡适与鲁迅先后加入《新青年》,使得该杂志提倡新文学的招牌真正挂起。但鲁迅的表现相对内敛。与胡适的四面出击恰成对照。《新青年》由同人杂志而转向专谈马克思主义,鲁迅和胡适程度不同地表示了不赞同的态度,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不再把自己的全部文章送交该杂志发表。但仍然还供一些稿件。五四事件的爆发引发了胡适“谈政治”的热情,而鲁迅则依然执著于思想革命,鲁迅真正走向前台,成为青年人的偶像要到1925年卷入女师大事件以后

4、。现有的文献无法提供鲁迅和胡适明确交往的具体时间。不过,可以认定的是,他们至少在1918年就由于《新青年》的关系而相识了。胡适的加盟,不但使《新青年》获得了进行思想革命的契机,即以白话代替文言作一切文章,而且使得该杂志树起了新文学革命这一创刊时不曾高举的旗帜。鲁迅加盟《新青年》,则使得该旗帜下多了位有独特品格的文学革命实践者。总的说来,《新青年》时期鲁迅的创作并不旺盛。如果将《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与鲁迅的主要文字略加排列的话,这一点就会更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新青年》最早刊发的胡适的文字是J916年9月2卷l号上的译作《决斗

5、》,他的成名作《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在1917年1月的2卷5号上,1922年7月他的名字最后一次出现在该杂志上。这期间是胡适发表文字的高峰,当然也是《新青年》的第二个时期。胡适在《新青年》上总共发表如下文字:文学理论:《文学改良刍议》《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论短篇小说》《易卜生主义》《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共6篇。文学创作:《孔丘》《月诗》《老鸦》等新诗40多首,以及戏剧《终生大事》。文学翻译:《决斗》(俄国泰来夏甫的短篇小说)、《二渔夫》和《梅吕哀》(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易卜生的戏剧《挪拉》的第3幕,以及

6、4首译诗。其他文章:<归国杂感》《贞操问题》《美国的妇人》《武力解决与解决武力》《不朽——我的宗教》《实验主义》《我对于丧礼的改革》《新思潮的意义》《工读主义试行的观察》《国语的进化》《中学国文的教授》《国语文法的研究法》等12篇文章,为《通信栏》而写的17则主题多样但以文学改良为主的文字,以及部分读书札记。鲁迅从1918年4月在《新青年》4卷5号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和新诗《梦》《爱之神》和《桃花》时起,到1921年8月9卷4号上发表译作《狭的笼》及《译后附记》为止,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如下:文学创作:《狂人日记》《

7、孔乙己》《药》《风波》《故乡》等5篇短篇小说和《梦》等6首新诗。文学翻译:《一个青年的梦》(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四幕剧)《幸福》(俄国阿尔志跋绥夫的短篇小说)《三浦右卫门的最后》(日本菊池宽的短篇小说)《狭的笼》(俄国爱罗先珂的童话)。其他文章:《我之节烈观》,为《新青年·随感录》而写的.27则杂感(前17则按整个栏目的数字排序,后10则有篇名),及为《通信栏》写的《渡河与引路》。由上述罗列不难看出,在胡适与鲁迅都加盟《新青年》的时间里,两人的表现是有差别的。胡适既然以倡导文学革命106《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万方数据出

8、名,在这方面自然投人了不少精力。他首先撰文在理论上进行引导,这些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是以西洋现实主义文学为借鉴对象,在中国也发起一场文学革命。这_主张最后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这个口号体现出来。它充分表明胡适进行文学革命的目的,是要替中国创造出一种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