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系统的基础知识讲解.doc

超滤系统的基础知识讲解.doc

ID:52735478

大小:5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0

超滤系统的基础知识讲解.doc_第1页
超滤系统的基础知识讲解.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超滤系统的基础知识讲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超滤系统的基础知识讲解超过滤(简称超滤)和微孔过滤(简称微滤)也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一般用于液相分离,也可用于气相分离,比如空气中细菌与微粒的去除。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超滤系统的基础知识。超滤所用的膜为非对称膜,其表面活性分离层平均孔径约为10-200A,能够截留分子量为500以上的人分子与胶体微粒,所用操作压差在0.1-0.5MPao原料液在压差作用下,其中溶剂透过膜上的微孔流到膜的低限侧,为透过液,大分子物质或胶体微粒被膜截,不能透过膜,从而实现原料液屮大分子物质与胶体物质和溶剂的分离。超滤膜对大分子物质的截留机理主要是

2、筛分作用,决定截留效果的主要是膜的表面活性层上孔的大小与形状。除了筛分作用外,膜表面、微孔内的吸附和粒子在膜孔中的滞留也使大分子被截留。实践证明,有的情况下,膜表面的物化性质对超滤分离有重要影响,因为超滤处理的是大分子溶液,溶液的渗透压对过程有影响。从这一意义上说,它与反渗透类似。但是,由于溶质分子量大、渗透压低,可以不考虑渗透压的影响。微滤所用的膜为微孔膜,平均孔径0.02-10,能够截留直径0.05-10的微粒或分子量大于100万的高分子物质,操作压差一般为0.01~0.2MPao原料液在压差作用下,具中水(溶剂)透过膜上的微孔

3、流到膜的低压侧,为透过液,大于膜孔的微粒被截留,从而实现原料液中的微粒与溶剂的分离。微滤过程对微粒的截留机理是筛分作用,决定膜的分离效果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超滤膜一般为非对称膜,其制造方法与反渗透法类似。超滤膜的活性分离层上有无数不规则的小孔,且孔径大小不一,很难确定其孔径,也很难用孔径去判断其分离能力,故超滤膜的分离能力均用截留分子量来予以表述。定义能截留90%的物质的分子量为膜的截留分子量。工业产品一般均是用截留分子量方法表示其产品的分离能力,但用截留分子量表示膜性能亦不是完美的方法,因为除了分子大小以外,分子的结构

4、形状,刚性等对截留性能也有影响,显然当分子量一定,刚性分子较之易变形的分子,球形和有侧链的分子较之线性分子有更人的截留率。目前用作超滤膜的材料主要有聚砚、聚飒酰胺、聚丙烯氧、聚偏氟乙烯、醋酸纤维素等。微滤膜一•般均为均匀的多孔膜,孔径较大,可用多种方法测定,可直接用测得的孔径来表示其膜孔的大小。超滤、微滤和反渗透均是以压差作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它们组成了可以分离溶液中的离子、分子、固体微粒的这样一个三级分离过程,其分工及范围见图10—14。根据所要分离物质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方法。但也需说明,这三种分离方法之间的分界并不十分严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