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机制的研究.doc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机制的研究.doc

ID:52758256

大小:7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30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机制的研究.doc_第1页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机制的研究.doc_第2页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机制的研究.doc_第3页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机制的研究.doc_第4页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机制的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机制的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机制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机制的研究【摘耍】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机制。方法:将收治的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用SAP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用CBP治疗7d,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空腹血糖(FBG)、白细胞(WBC)、淀粉酶(AMS)、超氧化物歧化酶(S0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FBG、AMS、SOD、CAT、GSH-PX和MDA均值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AMS有改善(P<0.01)。结论:CBP治疗SAP对患者的氧化应激功能紊乱有纠正作用。【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机制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5.007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备受关注[1]。有研究表明,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bloodpurification,CBP)可有效清除患者的某些炎性介质因子和毒素等,改善患者的预后,被广泛用于重症肾衰、多脏器衰竭、严重创伤、感染和屮毒等危重病的

3、抢救和治疗[2]。为探讨CBP治疗SAP的疗效机制,笔者所在医院对收治的20例SAP患者采用CBP方法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40例,根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诊断标准[3]:(1)起病急,持续性腹痛(或无腹痛)。(2)血清淀粉酶活性(AMS)三正常值上限3倍。(3)影像学显示胰腺有或无形态改变。(4)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②器官衰竭,Ranson评分三3;③APACHEII评分28;④CT分级为D、E级。治疗组20例,其中男12

4、例,女8例;年龄32〜50岁,平均(34.8±6.1)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3~52岁,平均(36.1±5.7)岁。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常规治疗:禁食、充分的液体复苏、胃肠减压、质子泵抑制剂、胰酶抑制剂、预防感、肠内营养支持;对症治疗:解痉止痛,休克患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给予机械通气,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强心治疗,胰性脑病患者给予神经营养和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必要吋采用辅助冬眠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于入院后2d内施行,使用Seidinger技术行右侧股静脉或

5、颈内静脉单针双腔留置导管建立临吋性血管通路。釆用FI本东芝ACH-10Jfn.液滤过机及配套的滤器和管路,血流量150^200ml/min,运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模式采用高容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模式,血流量为100^200ml/mino持续时间$6h/d,治疗时间8do1.3检测方法所有受试者未服用抗氧化剂。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d各抽血检查1次,受检者釆血前12h禁食,于清晨7:00、8:00空腹抽肘正中静脉血,取血5ml,以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血浆,-30°C冻存备查,血清SOD活性测定采用黄卩票吟氧化酶法测定,血清CAT采用钳

6、酸鞍法测定,血清GSH-PX釆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MDA釆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空腹血糖(FBG)检测用H立公司HITACHI7600-020ISE全自动生化仪氧化酶法,试剂盒由上海科华东菱诊断有限公司提供。AMS活性测定,采用碘-淀粉比色法。1・4统计学处理釆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资料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1.1治疗前后血糖、口细胞、血清淀粉酶活性变化情况FBG.WBC和AMS均值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治疗后治疗组FBG.WBC和AMS均值均有改善(P<0.01),对照组仅AMS均值有改善(P<0.01)。见表1。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口细胞、血清淀粉酶活性变化情况(x±s)组别时间FBG(mmol/L)WBC(X109/L)AMS(U/L)治疗组(n=20)治疗前19.3±6.412.5±6.71118.5±137.4治疗后12.2±5.310.3±6.2789.6±127.2对照组(n=20)治疗前19・6±7・213.1±5.61113.4±131.7治疗后16.9±4.512.2±5.4987.6±125.5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