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出血热、虫媒病毒.ppt

肝炎病毒、出血热、虫媒病毒.ppt

ID:52765713

大小:2.75 M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4-13

肝炎病毒、出血热、虫媒病毒.ppt_第1页
肝炎病毒、出血热、虫媒病毒.ppt_第2页
肝炎病毒、出血热、虫媒病毒.ppt_第3页
肝炎病毒、出血热、虫媒病毒.ppt_第4页
肝炎病毒、出血热、虫媒病毒.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炎病毒、出血热、虫媒病毒.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肝炎病毒第一部分 甲型肝炎病毒第二部分 乙型肝炎病毒第三部分 丙型肝炎病毒第四部分 丁型肝炎病毒第五部分 戊型肝炎病毒出血热病毒虫媒病毒目录肝炎病毒(hepatitisvirus)能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很多,除肝炎病毒外,尚有巨细胞病毒(CMV)、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等肝炎病毒:噬肝病毒主要作用部位为肝脏目前8种肝炎病毒:A、B、C、D、E、F、G、TTV各种病毒生物学特性、分类学各不相同各种肝炎病毒流行特征明显区别,致病机理各不相同肝炎病毒hepatitisAvirus(HAV)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乙型肝炎病毒

2、hepatitisCvirus(HC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Dvirus(HDV)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Fvirus(HFV)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Gvirus(HGV)庚型肝炎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TTV)TT型肝炎病毒一、生物学特性(一)形态与结构:球形、27-32nm、20面体对称,无包膜+ssRNA1个ORF衣壳蛋白:VP1-VP4(HAVAg)anti-HAVAb一个血清型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Avirus

3、,HAV)(二)培养细胞培养:原代狨猴肝细胞、传代恒河猴胚肾细胞等无明显细胞病变动物接种:狨猴、猩猩(三)抵抗力耐受:乙醚、氯仿、酸(pH3)60℃4hrs敏感:100℃5min、甲醛、氯二、致病性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经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毛蚶)等潜伏期:15~50天HAV的致病性粪-口途径传播小肠淋巴结中大量增殖入血并形成病毒血症肝脏为最终靶器官(免疫病理作用)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三、免疫性无论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均能产生抗-HAV的IgM和IgG抗体抗-HAV的IgM在急性期和恢复早期出现阳性可作为甲肝的确

4、诊依据抗-HAV的IgG在恢复后期出现有保护作用,维持终身四、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1.检查:抗体水平感染早期--抗-HAVIgM既往感染或流行病学调查--抗-HAVIgG2.防治: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搞好饮食卫生肝炎病毒第一部分 甲型肝炎病毒第二部分 乙型肝炎病毒第三部分 丙型肝炎病毒第四部分 丁型肝炎病毒第五部分 戊型肝炎病毒出血热病毒虫媒病毒目录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一、生物学特性血清中三种形态的病毒颗粒: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42nm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粒小球形颗粒22-

5、27nm无核酸,无感染性管形颗粒由小球形颗粒聚合而成(一)形态与结构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HBsAg)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病毒颗粒球形,42nm,双层衣壳结构外衣壳:包膜(脂质双层+蛋白质)HBsAg等内衣壳:HBcAg、HBeAg核心:DNA---环状双链DNApolymerase多聚酶Dane颗粒(innercapsid)detergentHBeAg(RDDP,DDDP)(outercapsid)HBV的小球形颗粒无核酸,无感染性过剩的HBsAg装配而成HBV的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串联而成(二)基因结构与功能不完全双

6、链环状DNA,L-和S+L-上至少含有4个ORFS区:衣壳蛋白preS1gene:preS1AgpreS2gene:preS2AgS基因:HBsAgC区C基因:HBcAgpreC基因+C基因:HBeAgP区:DNA聚合酶X区:HBxAg反式激活因子与肝癌发生有关(三)复制方式1.吸附,脱衣壳2.L-DNA→dsDNA3.dsDNA(L-)→mRNA2.1kb→外衣壳蛋白3.5kb→内衣壳蛋白DNA复制模板(前基因组)4.前基因组、蛋白引物、DNA聚合酶进入内衣壳5.mRNA(前基因组)→DNA(-)6.DNA(-)→DNA(+)7.病毒体组装及

7、释放(四)HBV抗原组成表面抗原(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四个基本亚型:adr,adw,ayr,ayw刺激机体产生抗-HBs:中和抗体核心抗原(HBcAg)一般不能在血循环中检出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HBcIgM:说明HBV复制抗-HBcIgG:非中和抗体e抗原(HBeAg)感染性病毒存在的最有效证据(复制及具传染性的标志)刺激机体产生抗-HBe:说明病毒感染性较低(预后良好的征象)变异株(preC基因发生突变):可在抗-HBe阳性的情况下仍大量增殖二、致病性传染源患者、无症状携带者传播途径血液、血制品传播:只需极微量的污染血进入

8、人体母-婴传播(胎盘、产道、哺乳)三、致病机制病毒机体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体液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