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与分析解析.doc

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与分析解析.doc

ID:52766792

大小:1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30

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与分析解析.doc_第1页
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与分析解析.doc_第2页
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与分析解析.doc_第3页
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与分析解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与分析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技术市场从1924年实验室发现了电离层及短波通信实现以后,短波通信以其远距离通信、良好的机动性能、顽固性强及同时具备多种通信能力的特点在战术通信、军事领域、生产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高速度数字信号处理器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展,短波通信正式进入现代化的数字通信时代。就目前形势而言,短波通信技术虽然大量的应用低速跳频、低速数据传输、声码等,自身的通信能力拥有了一定的抗干扰性,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随着数字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信息

2、处理技术、扩频通信技术及自适应技术的应用,短波通信技术中长期处于研究阶段的成果正在逐步地迈向实用阶段。一、短波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1.波形短波通信西洞中的自动链路及数据传输将使用相同的突发波,进而起到提高系统灵活性的作用。2.信道分离短波通信系统把呼叫信道及数据流信道进行分离并让二者之间相邻,以便他们保持传输特性上相近。信息分离一方面可以让信息流量各自承担,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信息传送过程中的高效率性及链路建立的快速性。3.链路建立的同步性第二代短波通信以异步方式建立链路系统,而第三代短波通信技术将异步方

3、式和同步方式都采用。同步方式相比之于异步方式具有延时更小的特点,电台的驻留信道在在这种方式下某一时间内是确定的。4.管理业务能力强第三代短波通信技术对各种业务都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在建立链路的同时可以自动的确定通信的双方所采用的抗干扰及数据体制。同时还具备快速建立链路、同步建立及信息携带的功能。5.具有可靠地最低限度的通信能力第三代短波通信技术技术与极低速技术结合在一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实现最低限度通信。极低速的链路建立能力可以达到-20dB,定调频和数据通讯在正常的情况下无法实现的极低速可以完成

4、。二、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的短波通信技术主要指的是频率自适应技术,而未来的短波通信技术将朝着更全方位的方向发展。1.短波自适应数字通信技术(1专用选频和通信系统建立。目前我们常用到的自适应选频与信道建立技术都是与通信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选频质量大大低于专用选频系统的频率质量。为了确保频率质量,为了提高短波通信质量,我们应该将专用选频系统和自适应通信系统结合在一起;(2传输速率技术。短波通信选定工作频率后,前提是采用传输速率自适应技术,才可能随时获得信道上最大数据吞吐量。我们在允许的误码

5、率范围内应尽可能选择高的数据传输率。为便于确保通信质量,系统所采用的编码和调制方法应与信道条件相关联。当信道传播性良好的时候选择较高传输效率发送信息,反之较差的时候,降低传输速率。2.高速调制解调技术当前受到广泛应用的窄带短波电台一共有串行调制调解器和并行调制调解器。串行体制的调制调解器使用的是单载波进行信息发送,最高速率可达到9.6kb/s,这种体制的调制调解器对均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行体制的调制调解器主要是将传输的数据并行发送到多个子载波上进行传输。传统的并行体制中,各子载波之间在频谱上互不重

6、叠,但在目前而言,其最高的速率仅为2.4kb/s。3.组网技术根据当前的形势,传统的短波通信业务包括话、报、点对点数据等已不能再适应数字化战场的应用需求,因为当前的短波网络需要支持更多的应用,而且它还有望成为Internet的一部分,事实上,短波通信正如其他普通通信一样,已稳步迈入了网络化时代。而如今的第三代短波通信网络的发展是建立在美军标MIL-STD-188-141B的基础上的,它在某些方面的性能与第二代网络较之有很大的进展,比如像自动链路建立(AutoLinkEstablishment,ALE

7、、信道效率、网络管理、路由协议及与Internet互连等。但是也由于短波信道的特殊性,全网各电台该如何进行实时选频以及频率复用等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解决和研究。结论:由于短波通信技术在诸多领域都有其特殊的存在作用,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没有停止对其的开发应用和研究,短波通信技术正在不断取得重大技术的突破,推动着该领域的不断前进。如今,短波通信伴随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数字化时代,在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中,一度被人们认为落后的短波通信技术一定会以其崭新的面貌进入先进通信领域的行列,为

8、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推动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参考文献:[1]李彦丽,张义尉,段晓辉,焦秉立.短波信道相干带宽的计算[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5.[2]高海涛,程云鹏.频谱感知技术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J].电讯技术,2009,(04.[3]钟志明,徐以涛,邱炜.短波信道下的信号调制方式识别[J].电讯技术,2009,(04.[4]陆万宏,薛磊,刘亚.一种基于干扰可信赖度的通信干扰效果评估方法[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7,(05.[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