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七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7.1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件中图版.pptx

高考地理第七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7.1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件中图版.pptx

ID:52787624

大小:5.93 M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3-13

高考地理第七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7.1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件中图版.pptx_第1页
高考地理第七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7.1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件中图版.pptx_第2页
高考地理第七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7.1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件中图版.pptx_第3页
高考地理第七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7.1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件中图版.pptx_第4页
高考地理第七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7.1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件中图版.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第七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7.1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件中图版.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1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3--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考点一城市功能分区1.概念: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2.主要功能区。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建筑密集,高楼林立。商业区: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道旁。住宅区:城市中最普遍的土地利用方式。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铁路、公路、河流等交通便利的地带。其他:如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等。-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特别提醒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集中了地区性、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大公司等机构。

2、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注意并非每个城市都有,只有一些较大的城市中才有中心商务区。-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基础反馈(2018陕西宝鸡质检三)下图为上海某地区工作日与周末手机进出的数据统计情况。据此完成第1~2题。-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该地区人口流动情况是()A.14—16时该地区人口数量较稳定B.工作日8时前后人口流动量最大C.人口流动量周末大于工作日D.工作日18时后人口流动量持续减少2.该地区最可能是()A.中小学集中区B.大型购物中心C.迪斯尼景区D.中心商

3、务区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工作日和周末手机进出数量反映了人口流动方向和人口流动数量。工作日手机进出数量明显大于周末手机进出数量,即人口流动量周末小于工作日;工作日8时前后人口流动量小于18时前后的人口流动量;工作日在22时前有一个明显的增加,故工作日18时后人口流动不是持续减少;14—16时工作日和周末的手机进出数量很接近,说明该时段该地区人口数量稳定。故选A项。第2题,根据上题的结论,该地区工作日人口流动量大,工作日8时(上班)左右以人口流入为主,工作日18时(下班)以人口流出为主,所以最可能是中心商务

4、区;中小学集中区上学时间手机进出都很大;大型购物中心和迪斯尼景区都是周末人口流动大于工作日。故选D项。答案解析关闭1.A2.D-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主要城市功能区的比较-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方法(1)看面积:一般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带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

5、人口少;住宅区白天人口少,晚上人口多。(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1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5四川卷,5~6)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据此完成第1~2题。-1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A.行政

6、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甲地带0时时人口密度较大,10时时人口密度较小,符合住宅区的人口变化特点,故选C项。第2题,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属于团块状,道路呈网格状分布,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延展,可判断为平原地区的城市,故选B项。答案解析关闭1.C2.B-1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016北京卷,11)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

7、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读图,完成第3题。3.据图推断()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甲区出行次数少,出行能耗高,说明离居住地较远,不可能多公共服务设施,A项错;乙区居民出行次数多,反映工作区距离居住地较远,即工作区可能位于郊区,在工作区和居住地之间的通勤频率高,因此乙可能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B项正确;商业网点等级越低,居民出行次数越多,而图中丙区出行次数和出行能耗都低,C项

8、错;丁区出行次数多,而出行能耗低,表明该地距居住区很近,不应该是中心商务区,D项错。答案解析关闭B-1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考点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城市空间结构的实质:是城市内部各种功能活动在城市内的空间组合,是各种功能组织的地域分布,这种分布是由城市功能上的分化带动形态上的分异造成的。2.形成原因。(1)历史原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3)社会原因: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