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四第一章基础知识总结.doc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基础知识总结.doc

ID:52788969

大小:2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0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1页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基础知识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绪言1、能够导致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引起化学反应的碰撞叫做有效碰撞2、发生有效碰撞的条件:(1)发生碰撞的分子必须有足够高的能量即活化分子(2)分子发生碰撞时必须有合理的取向也就是说,只有活化分子间以取向正确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才能引起化学变化3、活化能是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4、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活化能的大小;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活化分子的多少;活化分子的多少决定了有效碰撞次数;有效碰撞次数决定了化学反应速率二、焓变--反应热1、在一定的温度下,一个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

2、反应热。符号:rH,单位:kJ/mol。2、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3、△H=E(生成物总能量)-E(反应物总能量)△H=E(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E(生成物化学键形成释放的总能量)4、当∆H为“-”即∆H<0时,为放热反应;当∆H为“+”即∆H>0时,为吸热反应5、体系是指所要研究的物质,环境是指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三、热化学方程式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要点:(1)要注明温度和压强(250C,101kPa时不注明)(2)需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g、aq)。(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当化学计量数不

3、同时,其rH也不同,但单位始终为kJ/mol(4)需注明rH的“+”与“-”,正逆反应的ΔH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5)rH的数值与反应方程式中系数对应成比例。(6)热化学方程式中一律用“=”注意: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与它们的聚集状态有关。同一物质的气态能量高于液态高于固态。四、中和热1、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称为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aq)+OH-(aq)=H2O(l)ΔH=-57.3kJ/mol注意:(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它们的中和热是相同的,均为57.3kJ/mol(2)弱酸与弱碱在水溶液

4、中会发生电离吸热,所以它们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3)浓的强酸强碱在睡溶液中会稀释放热,所以它们的中和热会大于57.3kJ/mol(4)中和热的大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3、中和热的测定实验(1)仪器: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泡沫塑料或纸条、塑料板或硬纸板(两个孔)、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量筒(50mL)两个(2)药品:0.50mol/L盐酸、0.55mol/LNaOH溶液(3)误差分析①如果大烧杯上没有盖硬纸板,所求中和热会偏小②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实验,所求中和热会偏小③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醋酸代替稀盐酸溶液进

5、行实验,所求中和热会偏小④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盐酸跟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实验,所求中和热不变⑤反应有沉淀生成会放热,所求中和热会偏大⑥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清洗温度计就测下一个溶液,则测得的中和热会偏小五、燃烧热1、概念:25℃,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kJ/mol2、相关元素对应的稳定化合物C生成CO2(g);S生成SO2(g);H生成H2O(l);NH3生成N2(g)和H2O(l)六、盖斯定律1、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

6、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七、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方法总结1、放热反应(1)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3)△H﹤0或△H为“—”(4)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绝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⑤铝热反应注意: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是放热过程,不是化学反应2、吸热反应(1)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3)△H﹥0或△H为“+”(4)①绝大多数分解反应②Ba(OH)2与NH4Cl的反应③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注意:铵

7、盐溶解是一个吸热过程,不是吸热反应八、特别提醒1、所有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物质能量高,键能小,放热或吸热少。且能量越低越稳定3、化学中计算反应热,反应物必须是气态,不是要转化成气态再计算4、比较△H的大小时记得带符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