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义_转喻与句式压制

构式义_转喻与句式压制

ID:5278981

大小:161.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构式义_转喻与句式压制_第1页
构式义_转喻与句式压制_第2页
构式义_转喻与句式压制_第3页
构式义_转喻与句式压制_第4页
构式义_转喻与句式压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式义_转喻与句式压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7卷第2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Vol.27No.22004年3月JournalofPLAUniversityofForeignLanguagesMar.2004构式义、转喻与句式压制李勇忠(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27)摘要: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词汇义和语法构式相互作用生成的,构式义和词汇义之间表现为要么一致要么冲突的关系。两者一致时,语义合格,两者冲突时,则通过压制,要么生成合格语句,要么生成不合格句。本文从转喻认知原理出发,探讨了构式义与词汇义相互压制所应遵循的认知规律。关键词:构式语法;概念转喻;构式义;词汇义;压制中图分类号:H05文

2、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722X(2004)0220010205MetonymyandConstructionCoercionLIYong2zhong(ForeignLanguagesCollegeofJiangxiNormal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Prov.,330027,China)Abstract:AccordingtoConstructionGrammar,theoverallsentencemeaningresultsfromtheinterplaybetweenconstructionalandlexicalmean

3、ings.Thesemeaningsmayeitherbecompatibleorconflictwitheachother.Whencompatible,theyreinforceeachother.Inthecaseofmeaningconflict,therearetwopossibleoutcomes:thesentencemaybeconceptuallyanomalousortheconflictmayberesolvedbyonemeaningcoercingtheother.Fromtheperspectiveofmetonymicprinciples

4、,thispaperanalyzesthecognitiverulesbywhichthecoercionbetweenconstructionalandlexicalmeaningsfollows.Keywords:constructiongrammar;conceptualmetonymy;constructionalmeaning;lexicalmeaning;coercion0.引言即语法构式(grammaticalconstructions)。一个句子不传统上,语法研究往往从自下而上的路向来研是一堆句子成分的堆砌,而是一个“完形”究句子的意义。(沈家煊,20

5、00)配价语法是个典型的(gestalt),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一个句式结构里,例子,它认为句子的合格性在于动词的配价情况。各成分意义的相加不一定能得出这一句式结构的整这种研究路向的基本假设是,整个句子的合格性是体意义。组成成分的意义固然对构式的整体意义的由其各组成成分(动词和相关的名词等)决定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但构式的整体意义也制约着组成动词是核心成分,句子的合格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成分的意义。从构式出发来观察动词的语义,是一于动词的语义。随着研究的深入,语言学界普遍认种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向,要对句子的合格性作出充为,句子的形式和意义明显地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规分的解释,

6、我们有必要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律性。对于句子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Goldberg种路向结合起来。(沈家煊,2000)(1995)认为最好的解释莫过于采用“构式”1.构式意义的理想化认知模型(construction)这个概念。句子都是构式的体现,而理想化认知模型(ICM)最早是由Lakoff(1987)构式有其自身独立于组成成分的整体意义,这个整提出的。它与脚本(scenario)、草案(script)及认体意义是无法完全从组成成分推导出来的。句子要知图式(schema)相似,都认为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在实际的语境中产生语用效果,就要做到形式和语与认识并不是在一张白

7、纸上写字,而是以已有的心义的匹配。根据构式语法(constructiongrammar),理图式为基础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认知图式在(Fillmore,KayandOpConnor1988;Goldberg1995)影响语言与外界信息的相互作用中,一方面将信息同化于原意义的因素不仅有词汇,而且有更大的语言单位,收稿日期:2003-07-07作者简介:李勇忠(1969-),男,江西南康人,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