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艺术活动:纽扣贴画《快乐的毛毛虫》.doc

小班艺术活动:纽扣贴画《快乐的毛毛虫》.doc

ID:52791740

大小:1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30

小班艺术活动:纽扣贴画《快乐的毛毛虫》.doc_第1页
小班艺术活动:纽扣贴画《快乐的毛毛虫》.doc_第2页
小班艺术活动:纽扣贴画《快乐的毛毛虫》.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班艺术活动:纽扣贴画《快乐的毛毛虫》.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潘家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纽扣贴画《快乐的毛毛虫》执教者:何建群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草坪里、大树下、是孩子们常聚集的点,他们在那里找到了伙伴,找到了快乐。“毛毛虫”是他们其中的一个玩伴,每发现一次,孩子们是欢呼雀跃。从开学至今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美术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粘贴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他们对色彩比较敏感,本着一切从兴趣出发的原则,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毛毛虫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2.尝试用纽扣粘贴成不同姿态的毛毛虫。3.喜欢参加手工活动,乐意用语言和同伴交流。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在生活中已了解过毛毛

2、虫的形态特征。物质材料准备:即时贴底板;各色纽扣;装饰图片若干;毛毛虫一只;背景图画一张;讲解视频。活动过程:一、玩一玩,调动对毛毛虫已有经验。1.做手指游戏,激起对毛毛虫的兴趣。师:小手小手摆一摆,小手小手拍一拍,小手小手盖一盖,小手小手变一变,变只毛毛虫,爬爬爬。2.认识毛毛虫,了解毛毛虫形态特征。师:瞧,今天毛毛虫爬到了我们教室里玩了,我们一起和毛毛虫打声招呼。毛毛虫长什么样的?3.师:毛毛虫的头是圆形的,头上有一对触角,它的身体长长的,还有许多小脚呢!那你知道毛毛虫喜欢干什么吗?二、听一听,感受毛毛虫的不同动态。1.观看画面,了解毛毛虫的生活习性。(根据故

3、事内容,边操作道具边讲述故事)师:毛毛虫来到了哪里?2.观察毛毛虫,感受毛毛虫的不同姿态。师:毛毛虫喜欢爬来爬去,喜欢爬到大树上、草地上、小花上、泥土里,和小动物一起做游戏。三、看一看,明确毛毛虫的粘贴要求。1.看视频了解纽扣贴画的方法。师:我的毛毛虫是用什么做的?(出示纽扣)怎么做的?2.了解制作要领(纽扣要一颗紧挨着一颗纽扣,粘贴时用手按一按)。3.个别幼儿示范粘贴毛毛虫。师:你的毛毛虫到哪去玩了?跟谁一起做游戏?四、做一做,完成毛毛虫的粘贴作品。1.介绍粘贴材料,提出要求。(教师提醒幼儿将纽扣一颗紧挨着一颗粘贴,鼓励幼儿摆出不同姿态的毛毛虫。)2.练习纽扣贴

4、画。(可用情境性语言引导:你的毛毛虫和谁一起玩什么游戏?)3.教师巡回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五、赏一赏,欣赏毛毛虫获成功体验。1.展示作品,大胆交流。师:完成作品的小朋友拿着你的毛毛虫和小伙伴说一说,也可以和后面的客人老师说一说,你的毛毛虫在干什么?2.体验成功,获得经验。师:你们的毛毛虫真可爱,我们和毛毛虫一起去草地上做游戏吧!潘家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数学游戏《三只熊的早餐》执教者:翁叶红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时间短,只有那些生动、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熊是幼儿所熟悉、喜欢的动物,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以熊为主角,并对三只熊的故事进行改编,

5、通过生动的环节衔接,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更好地激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快乐地学、快乐地玩。活动目标: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等与三只熊的关系。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一只小盒子、6个苹果,课件。活动过程:一、出示“小熊的一家”,引发幼儿兴趣。1.师:喜欢小动物吧,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今天老师这上面也有小动物,看看是谁?(出示小熊的一家)2.师:哪个是熊爸爸?哪个是熊宝宝?哪个是熊妈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并说说你的理

6、由。二、情境“分碗”,区分“大”、“小”。1.师:“三只熊在干什么呢?它们要吃早餐了,猜猜看,三只熊最喜欢吃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2.师:“早餐要开始了,吃早餐前当然要先用到餐具,(碗)哪只碗给熊爸爸?什么颜色的?哪只给小熊?什么颜色的?熊妈妈呢?出示相应的食物图片,说说你的理由。3.小结:三只不同大小的碗,最大的给熊爸爸、最小的给熊宝宝、不大不小的给熊妈妈。三、情境“分蜂蜜”,感知“高”、“矮”。1.师:要吃早餐了,看看是什么?(蜂蜜)2.三只瓶子一样吗?那儿不一样?你觉得哪个是给熊爸爸的?为什么?哪个给熊宝宝?哪个给熊妈妈?3.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

7、口也最大,所以吃的蜂蜜也是最多的。四、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细”。1.师:第二样早餐是什么?(玉米)刚刚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可是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3.小结:三根一样长的玉米,粗细不一样,粗的那一根多一点,细的那一根少一点。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1.明确要求: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苹果)数数有几个?怎么分呢,他们是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宝宝吃得最最少,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2.幼儿操作。师:我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盒子,小盒子里面有6个苹果,请你将盒子里的苹

8、果按要求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