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pptx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pptx

ID:52828377

大小:2.11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3-18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ppt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ppt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ppt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ppt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 文言文(2)14孔孟两章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2.体会文章反复辩难的对话方式和富有雄辩力的论证方法。3.了解孔孟的思想,深刻体会文中所体现的孔子和孟子的政治主张及人生态度。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连线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崇礼反法,提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教育上,开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2、战国时期邹人,儒家大师。孟子的主要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是一部记录孟轲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2.写作背景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势力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一是贪其土地,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3、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的局面。于是,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贤者中就有孟子,他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近作

4、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5.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栽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统一天下)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6.古今异义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义: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义:是“以之为”的省略。今义:认为。)河内凶(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弃甲曳兵而走(古义:跑,这里指逃跑

5、。今义:常指一般的行走。)7.文言句式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判断句)非我也,兵也(判断句)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8.名句填空(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里听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这

6、个消息时,他的态度是什么?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提示当听到消息时,孔子很生气。他责备了冉有,列举了三条理由反对讨伐:①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不可伐;②颛臾在鲁国境内,不必伐;③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之臣,不当伐。2.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是什么?请作具体阐释。提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表明了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的主张。但冉有和季路却违背了这些原则。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

7、3.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分条列举。提示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总之,孟子以为解决“民不加多”的状况,就要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

8、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这些引用和比喻有何作用?提示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