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数学考前指导.doc

届高考数学考前指导.doc

ID:52832219

大小:1.79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3-30

届高考数学考前指导.doc_第1页
届高考数学考前指导.doc_第2页
届高考数学考前指导.doc_第3页
届高考数学考前指导.doc_第4页
届高考数学考前指导.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届高考数学考前指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6届高考数学考前指导目录一、选择题的解法(2)二、填空题的解法(8)三、三角函数解答题的解法(12)四、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14)五、概率解答题的解法(16)六、数列解答题的解法(18)七、函数解答题的解法(20)八、不等式解答题的解法(22)九、解读几何解答题的解法(24)十、应用题(26)高考复习指导:考好数学四大“绝招”(28)2006届高考数学考前指导27/27一、选择题的解法一、知识归纳数学选择题在当今高考试卷中,不但题目多,而且占分比例高,近年来选择题均为60分,占数学总分的40%,预计

2、2006年也是如此。数学选择题具有概栝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等特点,考生能否迅速、准确、全面、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高考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数学选择题是由一个问句或一个不完整的句子和备选的四个结论组成。目前数学选择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的结论,正因为如此,解数学选择题的关键在于“找到”这个正确结论,而不拘泥于何种方法。它体现了思维的直觉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广阔性。因此充分地利用题设和结论这两部分所提供的信息,找到他们的连接支点,作出合理的推理与正确的判断是解决选择

3、题的基本策略。“发现信息、理解信息、利用信息”是解决选择题智慧的体现,这需要在平常的练习、训练和评讲中通过修改、辩析、讨论来培养,来锻炼,从而形成良好的、和谐的思维意识。比如:“找”的思维,一题多解、多解选优、在错误的选择中怎样走出误区,这些正是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培养的最佳途径。从解题过程来说,完成选择题的解答必须突出五个环节:“读题------记号------推理判断-------比较------选择”数学选择题的求解,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

4、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选择题属容易题(个别题为中档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小题不可大做”。由于选择题提供备选答案,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出现了一些特有的解题方法,在解选择题是很适用。二、考题剖析㈠直接法:涉及数学定理、定义、法则、公式的应用问题,通常就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或推理,直接求得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正确选择的一种方法。1.如果双曲线上一点P到右焦点的距离为,那么点P到右准线的距离是A.B.13C.5D.2.棱长为a的正方体中,连结相邻面的中心,以这些线段为棱的八面体的体积

5、为ABCD3.设函数则关于x的方程解的个数为A.1B.2C.3D.44.某工厂8年来某种产品总产量C与时间t(年)的函数关系如图13-1所示,则下列四种说法:①前三年中,产量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②②前三年中,产量增长的速度越来越慢;③前三年后,这种产品停止生产;④④前三年后,这种产品年产量保持不变。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②与③B.②与④C.①与③D.①与④27/27㈡筛选法(也叫排除法、淘汰法):使用筛选法的前提是“答案唯一”。目前高考数学及平时的练习,选择题中的正确答案都是唯一的。使用筛选法的具体做法是:充

6、分运用选择题中单选题的特征,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择支这一信息,采用简捷有效的手段(如取特殊值,找特殊点,选特殊位置等),通过分析、推理、计算、判断,对各选择支进行筛选,排除假支,选出真支。⑴取特殊值5.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48,前2n项和为60,则它的前3n项和为()A.-24B.84C.72D.366.若0<

7、α

8、<,则A.sin2α>sinαB.cos2α

9、a+b

10、>

11、a-b

12、B.

13、a+b

14、<

15、a

16、-b

17、C.

18、a-b

19、<

20、a

21、-

22、b

23、D.

24、a-b

25、<

26、a

27、+

28、b

29、⑵找特殊点8.函数f(x)=+2(x≥0)的反函数f-1(x)图像是()⑶选特殊位置9.如图13-5,在棱柱的侧棱A1A和B1B上各一动点P,Q满足A1P=BQ,过P、QC三点的截面把棱柱分成两部分则其体积之比为()A.3∶1B.2∶1C.4∶1D∶110.过抛物线y=ax2(a>0)的焦点F作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P、Q两点,若线段PF与FQ的长分别是p、q,则+等于()A.2aB.C.4aD.㈢特例法:就是运用满足题设条件的某些特殊值、特殊位

30、置、特殊关系、特殊图形、特殊函数等对各各选择支进行检验或推理,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也不真的原理,达到肯定一支或否定三支(去谬)的目的,特殊法是“小题小做”的重要策略.⑴取特殊模型11.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为减函数,设a+b≤0,给出下列不等式①f(a)·f(-a)≤0②f(b)·f(-b)≥0③f(a)+f(b)≤f(-a)+f(-b)④f(a)+f(b)≥f(-a)+f(-b)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