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doc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doc

ID:52834514

大小:9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30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doc_第1页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doc_第2页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doc_第3页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doc_第4页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复习题问:略新授:Ⅰ酶反应动力学的概念:研究酶促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影响)称酶促反应动力学。Ⅱ酶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因素:酶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抑制剂及激活剂等。一、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当其它条件在最适、不变情况下(课本P33图3-5)    ①[S]较低时,v与S呈正比,即呈直线关系。    ②当[S]增加至一定程度时,v随[S]增加而提高,不呈直线关系。    ③[S]再增加,v达到最大Vmax。   7/7(一)M-曼氏方程式:⒈概念: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⒉方

2、程式:说明:⑴Vmax为最大反应速度,[S]为底物浓度,KM为M氏常数⑵v是在不同[S]时的反应速度⑶当底物浓度很低时,V=Vmax*[S]/KM,反应速度与底物成正比;反之,v≌Vmax,反应速度达最大;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受影响。⒊KM概念: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作用物浓度。述: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表示酶与作用物的亲和力大小。KM越大,酶与作用物的亲和力越小。    同工酶的KM不同。   ⒋M氏方程应用    ⑴酶的鉴定——根据KM相同与否判定是否同一个酶⑵酶的纯化——根据KM稳定与否判定酶是否被纯化 ⑶计算欲使反应速度

3、达到某一特定反应速度时的合理[S](二)Km的意义⒈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Vmax一半时的作用物浓度⒉KM值可反映酶对底物的亲和力,两者呈反比⒊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只与酶的结构、底物和反7/7应环境(如温度、pH、离子强度)有关,与酶浓度无关。    二、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课本P33图3-6)述:在酶促反应系统中,当[S]足够大时,v∝[E]。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⒈两者联系: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具有双重影响。升高温度可加快酶促反应速度,同时也增加酶变性的机会。述:温度升高到60℃以上时,大多数酶开始变性;80℃时,多

4、数酶的变性已不可逆。⒉最适温度⑴概念: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温度述:人体组织中酶的最适温度一般在37-40℃⑵影响因素:反应时间⑶相互关系①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耐受较高的温度;相反,延长反应时间,最适温度变降低。②环境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反应速度则因酶的变性而降低。③低温能降低酶活性,但一般不破坏酶;温度回升后,酶又可以恢复活性。⒊临床应用:低温麻醉;低温保存菌种;酶制剂的保存四、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⒈原因: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酶分子的许多极性基团呈不同的解离状态,而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往往仅在某一解离状态时才最易同底物结合或7/7具有最大的

5、催化作用。所以,pH值的改变对酶的催化作用影响很大。⒉最适pH⑴概念: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pH述:胃蛋白酶的最适pH1.5,精氨酸酶则为9.0。⑵影响因素:底物浓度、缓冲液的种类与浓度、酶的纯度等⑶相互关系①溶液的pH值高于或低于最适pH时,酶活性降低;②远离最适pH时,会导致酶的变性失活。述:在测定酶的活性时,应选用适宜的缓冲液以保持酶活性的相对恒定。 五、抑制剂(I)对反应速度的影响Ⅰ概念:凡能降低酶的活性而本身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Ⅱ种类:见下表(一) 不可逆性抑制    ⒈概念:其抑制剂通常与酶活性中心上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相结合而使酶

6、失活的抑制作用。⒉此抑制剂不可用透析法去除7/7⒊举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如605、敌百虫、DDV等。述:这类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的内、外的必需基团形成牢固不可逆的共价结合。重金属和砷制剂与巯基酶结合,故可用BAL(二巯基丙醇)急救。(二)可逆性抑制Ⅰ概念:其抑制剂通过非共价键与酶和(或)酶-底物复合物可逆性结合而使酶活性降低或消失的抑制作用。Ⅱ抑制剂去除方法:透析法或超滤法    Ⅲ种类⒈竞争性抑制⑴概念:有些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酶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成中间产物的抑制作用。⑵特点:①I与S结构相似,与S竞争结合E的同一部

7、位。           ②抑制程度取决于[I]/[S]值及I与E的的亲和力。⑶动力学特点:Vmax不变,Km增加⑷举例:丙二酸(P35)⑸应用:用以阐明某些药物的作用机制(P35)如磺胺类药物⒉非竞争性抑制⑴概念:底物与抑制剂之间无竞争关系,但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不能进一步释放出产物的抑制作用。    ⑵特点:①I与S结构不相似,结合酶部位与S不同,与酶活性中心外必需基团结合,引起酶构象改变。②抑制程度只与[I]有关。⑶动力学特点:Vmax减小,Km不变⑷举例:哇巴因7/7    六、激活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⒈概念:使酶从无活性变为有活

8、性的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述:如金属离子、氯离子等,它们都能使酶活性增强。⒉种类⑴必需激活剂①概念:对酶促反应不可缺少的大多数金属离子激活剂②举例:M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