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弧离子镀技术及其应用

多弧离子镀技术及其应用

ID:5283534

大小:392.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7

多弧离子镀技术及其应用_第1页
多弧离子镀技术及其应用_第2页
多弧离子镀技术及其应用_第3页
多弧离子镀技术及其应用_第4页
多弧离子镀技术及其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弧离子镀技术及其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6年10月第29卷第10期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malofChongqinguniversity(NQturQlScienceEdition)Oct.2006V01.29No.10文章编号:1000一582X(2006)10—0055—03多弧离子镀技术及其应用+姜雪峰,刘清才,王海波(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0)摘要:多弧离子镀技术是离子镀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法,它是把弧光放电作为金属蒸发源的表面涂层技术.由于多弧离子镀技术具有镀膜速度高,膜层的致密度大,膜的附着力

2、好等特点,使多弧离子镀镀层在工具、模具的超硬镀膜、装饰镀膜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介绍了多弧离子镀技术的原理、特点,并在总结和归纳了以往大量实验研究及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多弧离子镀技术的工艺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为今后多弧离子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有利借鉴.关键词:镀膜;多弧离子镀;氮化钛中图分类号:TGl74.444文献标识码:A离子镀技术是在真空蒸镀和真空溅射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型薄膜制备技术.多弧离子镀属于离子镀的一种改进方法,是离子镀技术中的皎

3、皎者,最早由苏联人开发,80年代初,美国的Multi_Arc公司首先把这种技术实用化.1多弧离子镀的原理多弧离子镀的蒸发源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水冷阴极、磁场线圈、引弧电极等组成.阴极材料即是镀膜材料.在lO一10—Pa真空条件下,接通电源并使引弧电极与阴极瞬间接触,在引弧电极离开的瞬间,由于导电面积的迅速缩小,电阻增大,局部区域温度迅速升高,致使阴极材料熔化,形成液桥导电,最终形成爆发性的金属蒸发,在阴极表面形成局部的高温区,产生等离子体,将电弧引燃,低压大电流的电源维持弧光放电的持续进行.在阴极表面形成许

4、多明亮的移动变化的小点,即阴极弧斑.阴极孤斑是存在于极小空间的高电流密度、高速变化的现象.阴极弧斑的尺寸极小,有关资料测定为1~100斗m;电流密度很高,可达105—107A/cm2.每个弧斑存在的时间很短,在其爆发性地离化发射离子和电子,将阴极材料蒸发后,在阴极表面附近,金属离子形成空间电荷,又建立起弧斑产生的条件,产生新的弧斑,众多的弧斑持续产生,保持了电弧总电流的稳定.阴极材料以每一个弧斑60%~90%的离化率蒸发沉积于基片表面形成膜层.阴极弧斑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受磁场的控制,适当的磁场强度可以使弧斑细小

5、、分散,对阴极表面实现均匀刻蚀.多弧离子镀的基本原理就是把金属蒸发源(靶源)作为阴极,通过它与阳极壳体之间的弧光放电,使靶材蒸发并离化,形成空间等离子体,对工件进行沉积镀覆.图1阴极强制冷却多弧离子镀结构示意图2多弧离子镀的特点多弧离子镀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的一种新的物理气相沉积工艺,这种工艺的特点如下:1)阴极电弧蒸发源不产生溶池,可以任意设置于+收稿日期:2006—06—11基金项目: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项目作者简介:姜雪峰(1974一),男,湖南汉寿人,重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

6、陶瓷材料的研究.万方数据56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镀膜室适当的位置,也可以采用多个电弧蒸发源.提高沉积速率使膜层厚度均匀,并可简化基片转动机构.2)金属离化率高,可达80%以上,因此镀膜速率高,有利于提高膜基附着性和膜层的性能.3)一弧多用.电弧既是蒸发源和离化源又是加热源和离子溅射清洗的离子源.4)沉积速度快,绕镀性好.5)入射粒子能量高,膜的致密度高,强度和耐磨性好.工件和膜界面有原子扩散,因而膜的附着力高.3多弧离子镀工艺的发展30多年以来,中国已经用多种PVD方法成功制备了多弧离子镀涂层

7、.由于影响膜层质量的因素多而复杂,针对不同的用户,需要设立不同的优化设计方法,以开发质量稳定的、可满足不同用户膜厚要求的工艺条件.因此,不断研究镀膜工艺(参数)与膜层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实现膜层性能预报与工艺优化设计,始终是研究人员致力的目标拉山J.主要影响因素分析:1)氮分压的影响一。1¨.研究表明,如果提高氮分压则会改变TiN涂层的相结构,显著增强显微硬度.磁场强度氮分压的提高有利于增强TiN涂层的耐磨性.2)择优取向的影响因素¨卜16J.具有强烈择优取向的涂层表面光亮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好,与基体

8、有较高的结合强度.3)温度Ⅲ锄J.在保证基体材料不过热的前提下提高沉积温度,有利于提高TiN涂层的性能.4)基体硬度影响∞¨.基体材料的硬度越高,TiN涂层的结合力越好,选择含V量高的材料沉积TiN涂层,有利于提高涂层结合力.5)膜层的抗高温氧化性的影响因素忙2。231.由于TiN存在高温下抗氧化性较差,薄膜韧性较低,内应力较大等不足.AL原子的加人极大地改善了薄膜的抗氧化性能,并且改善了薄膜的脆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