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1.2.4致云雀雪莱课件(2)部编版必修上册.pptx

新教材高中语文1.2.4致云雀雪莱课件(2)部编版必修上册.pptx

ID:52841677

大小:960.1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3-22

新教材高中语文1.2.4致云雀雪莱课件(2)部编版必修上册.pptx_第1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1.2.4致云雀雪莱课件(2)部编版必修上册.pptx_第2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1.2.4致云雀雪莱课件(2)部编版必修上册.pptx_第3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1.2.4致云雀雪莱课件(2)部编版必修上册.pptx_第4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1.2.4致云雀雪莱课件(2)部编版必修上册.pptx_第5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1.2.4致云雀雪莱课件(2)部编版必修上册.pptx_第6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1.2.4致云雀雪莱课件(2)部编版必修上册.pptx_第7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1.2.4致云雀雪莱课件(2)部编版必修上册.pptx_第8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1.2.4致云雀雪莱课件(2)部编版必修上册.pptx_第9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1.2.4致云雀雪莱课件(2)部编版必修上册.ppt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语文1.2.4致云雀雪莱课件(2)部编版必修上册.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必修上册1.2.4《致云雀》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及对中国诗歌的影响。2.深刻体会诗歌意蕴。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感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诗歌蕴藉含蓄,重视内心的发掘。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诗中用隐喻手法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情怀。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雪莱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以及他为伟大理想牺牲的决心。致云雀雪莱(英)雪莱(1792—1822),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及政治诗,《致云雀

2、》、《西风颂》、《自由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暴政的假面游行》等诗都一直为人们传唱不衰。雪莱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在皇家的伊顿公学就读。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开始追求民主自由。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被学校开除;也因此得罪父亲,离家独居。1812年,诗人又偕同新婚的妻子赴爱尔兰参加那儿人们反抗英国统治的斗争,遭到英国统治阶级的忌恨。1814年,诗人与妻子离婚,与玛丽小姐结合。英国当局趁机对诗人大加诽谤中伤,诗人愤然离开祖国,旅居意大利。18

3、22年7月8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风雨,溺水而亡。朗读指导全诗共21节。从内容上看,它们又熔为一个整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注意抓住诗歌的线索,分清层次结构,理解诗歌意蕴,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语速、语调、停顿、重音)。整体感知《致云雀》全诗共21节,每节五行,四短一长。格律严格按照三音步扬抑格(前四行)加六音步抑扬格进行,韵脚为ABABB格式。另外,这首诗属于“颂”的一个变体。根据M.H.Abrams的定义,“颂”是主题和形式严肃的长诗,风格正式,结构精巧,一般用以歌颂一个人、一件艺术品或一个抽象的概念

4、。诗人运用这样的风格,有助于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主题,强化诗意。《致云雀》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因为自由而得的欢乐。为了表现这种欢乐,诗人对自己的诗行进行了精巧的安排。从形式上来看,诗人选择了三音步扬抑格加六音步抑扬格的格律,使得诗歌的前四行行进显得轻快,有利于情绪的逐步推高,最后一行增加音节,令诵读放缓,使得读者的情绪不至于泛滥。全诗共21节,每一节是一个助推,因此除了最后一行增加的音节之外,还需要其它手段帮助控制诗中的情感。于是诗人选择了变体的“颂”。正如一个词语有其内涵意义与外延意义一样,

5、一个好的作家应该知道何时使用词语的何种意义。“颂”作为一种体裁,其意义范围中包含庄严与崇高,因此也显得稳重,深沉。问题:第一节中云雀如何出现的?明确:第一节,云雀来自于天堂或附近,倾泻而出的声音穿透天际而来。云雀的声音作为一种听觉“图形”开始从天堂的背景中渐渐浮现出来,云雀的歌唱声虽然无形无边界,却因为具有丰盛的乐音、激情和神秘色彩而极具吸引力,符合“图形”的特征,然而此时,其图形地位尚不明显。问题:第二节中云雀有何特点?明确:第二节,云雀从大地一跃而起,向上高飞,像一团火云一样,在蓝天不停地边飞行边歌唱

6、。读者的解读过程呈现空间画面感,大地和深蓝色的天空作为背景,云雀这个体型略似麻雀的小鸟,快速从背景中向上移动。云雀本身背部是花褐色和浅黄色,颜色并不鲜明,诗人将其描述成火云,那红色的、热烈的色彩与深蓝色天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其“图形”的焦点位置。读者眼中的云雀已然不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所创造出的虚拟的艺术形象。云雀娇小的体积、运动的状态、背景上方的位置、鲜艳的色彩,完全符合认知格式塔中对“图形”的描述。至此,读者的注意力已被云雀的“形”牢牢抓住。问题:第三——六节中云雀形象有何有何变化?明确:第

7、三节,背景缩小为夕阳西下时所放出的“金色电闪的光明”和同样“明亮的云间”,云雀的“图形”地位仅仅依靠“浮游而又飞行”的运动轨迹来凸显,在这个画面中,“背景”以绚丽的色彩愈发引人注目,而云雀的前景化地位有所下降。第四节,背景转化为“淡紫色的黄昏”,云雀的“翱翔”逐渐与之“融合”,随着云雀越飞越高,渐渐消失在背景之中。此时,读者循着诗人描绘的路线,视野中已经渐渐观察不到云雀。第五节,“背景”再一次转变为“清澈的晨曦”,在清澈星辰银色光辉下,云雀的“明光”缩小到若隐若现,只能依稀辨别。第六节,云雀的物理形态已经

8、完全退出画面,只留下歌声作为“图形”与整个大地与天空构成的“背景”鸣唱,产生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问题:概括七节至结尾诗的内涵?明确:从第7节到结尾,诗人又构建出一个“真与美”的虚拟空间,从形美、音美升华到精神美,并展开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对比,诗人借此展开了自己对一些重大命题,如“快乐、死亡的冥思”。问题:概括七节到十一节诗歌意象的特征?明确:第7节到第11节,雪莱运用了一连串隐喻和拟人来歌颂云雀,分别将其比作云间雨滴、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