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风景——哀牢山红河哈尼梯田

不仅仅是风景——哀牢山红河哈尼梯田

ID:5284351

大小:153.6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7

不仅仅是风景——哀牢山红河哈尼梯田_第1页
不仅仅是风景——哀牢山红河哈尼梯田_第2页
不仅仅是风景——哀牢山红河哈尼梯田_第3页
资源描述:

《不仅仅是风景——哀牢山红河哈尼梯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鉴赏·风土IJIANSHANG·FENGTU不仅仅是风景哀牢山红河哈尼梯田BUJ-NJ●NSH●FENGJINGAlLAOSHANHONGHEHANlTITIAN●李旭溺漱1。I哀牢山红河哈尼梯田,改变正在发生着距2010年西南百年不遇的大早一周年之际,我站到了滇南哀牢山上。浓浓的云雾渐渐升起、散开,一片片、一层层的梯田由山肩山脊绵延嵌入深深的河谷山麓,不同的线条、不同的面块闪现着变幻不拘的光泽,视觉神经马上牵动心灵的颤跳,所有信息都在凿击你:你面对的绝对是奇迹。尽管已目睹这奇迹无数次,但每次都为这里各

2、民族精心雕塑的梯田家园的浩瀚深邃、壮丽多彩所震慑,更为它们能够以其完善的毒;j0×;董60JIANSHANG·FENGTUI鉴赏.A-I-I生态系统,成功地抵御了大旱,有效消减了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感到欣慰。在各地均出现严重旱情,甚至人畜饮水都极为困难的时候,哀牢山的一片片梯田却依然碧波荡漾。它们依山形而流转,简洁精炼,既现实又超逸,洋溢着各种光感、色感、美感和魔力。蒸腾的云海,渺渺的山岚,婆娑的树影,更烘托出梯田的壮丽——再加上璀璨和斑斓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也一点儿不为过。我见过被称为奇迹的万里长城,见过兵

3、马俑,见过气势恢宏的布达拉宫,见过金字塔,它们都没能给我哈尼梯田这样的震撼和感动。这是与人的生命和生存真正相连的创造,这是能在厚重苍茫的大山上自由飞翔的翅膀,这是澎湃在天地问的最原始浑厚的力和气场。只有造物主本尊,才可能有这样的手笔。.哈尼族学者史军超早就在追问:“多少年来,我始终弄不明白,地处僻远、科技落后的哈尼族,究竟凭着怎样的力量与意志,开垦出如此壮观的梯田?”我们也许还应该追问,这梯田对哈尼等山民意味着什么?对我们今天的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中外任何梯田都难望哈尼梯田之项背在要讲述哈尼人与梯田的故

4、事时,我尴尬地发现,我竞不知道从何入手,甚至长时间怔然无助。那犹如未开的混沌世界,人与自然与梯田浑然一体,言此必及彼。想来想去,还得从哈尼人与梯田的关系说起。学界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云南的哈尼、彝族等源自古代北方游牧的氐羌,他们在新时器时代及以后的漫长时日里,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顺江南下,最后散布在云贵高原的大山里。就在那大山里,我们的车每天都要几上几下,从海拔几百米的谷底,攀升到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腰处,山腰上是村寨,村寨下是梯田。梯田集中分布的区域,总是与水源相关,所以,从一片梯田到另一

5、片梯田,我们要翻山越岭驱车几十分钟甚至好几个小时。一路上我们不由得想象,在没有道路、没有交通工具的古代,这些山民完全靠徒步,向深山里寻找适合居住的地方时是什么样的情景7.他们要穿越亚热带丛林,与丛林中的野兽相伴,丛林给了他们丰富的食物,但也充满了危险。他们为什么最终留在了深山里?他们怎么样由狩猎、采集转而开发梯田,进入农耕文明?他们为何选择了梯田?或者说梯田为何选择了他们?哈尼古歌《湘窝本》(开田种谷)就唱出了哈尼与梯田的关系:“远古的祖先,单靠打猎过不了日子,单靠树果也过不了日子。”于是他们在庄稼娘和

6、大神的指引下,从老鼠那里学会了打洞种植,从拱山的大猪那里学会了翻地,从在坝塘里打滚的水牛那里学会了开田。还发现草籽和水最亲近,喝过水的草籽就是金闪闪的谷子,从此哈尼人再也离不开梯田和水,把水看作跟阿妈一样亲。他们开田挖沟引水,经过数十代人的努力,逐渐将一座座大山雕塑成了梯田。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梯田村84岁的李明生老人生动地向我们讲述了这一经过。他用握惯了锄头把和犁耙、一点儿不发颤的大手在地上摆了三粒呈三菱状的谷子:“我们来这里生活已经300多年,我家来这里就有八代人。我们的老祖宗从果哈(现在的昆明)

7、到了建水,又从建水坡头过红河南下,再逆着金河而上,才到了这个地方。到这里老人就要看地势,后面要‘碓’,用汉话讲就是要有靠山,山上要有森61鉴赏·风土lJIANSHANG·FENGTU林有水源;前面要‘堆’,也就是要平坦,可以开田。然后在后面的林子里选好‘龙树’,确定‘寨神林’,这时才在要盖房子的地方,由老人用脚后跟在地上转三下,再在转出的脚窝子里像这样摆上三颗谷子,一颗代表人,一颗代表五谷,一颗代表家畜,这样放在一起盖上树叶子,转身吃上一锅烟,再掀开树叶看谷子有没有动过,只要谷子没动,就可以建寨定居下来

8、,要是谷子动了,尤其是代表人的这颗动了,就得另换地方。”老人的讲述,生动地还原了哈尼人迁移、定居农耕的整个过程。面对大山,以哈尼族为代表的山民们没有对抗,而是选择了低头顺从——他们顺应了自然规律,选择开辟梯田这种农耕方式,获得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安身立命之道。梯田使哈尼族得以长久定居下来,完成了他们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从有记载的历史可以看到,梯田稻作成为哈尼族一千多年来整个社会文化的轴心,他们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包括血缘、地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