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模块1第二单元第1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ppt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模块1第二单元第1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pptx

ID:52851681

大小:1.56 MB

页数:53页

时间:2020-03-26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模块1第二单元第1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pptx_第1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模块1第二单元第1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pptx_第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模块1第二单元第1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pptx_第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模块1第二单元第1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pptx_第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模块1第二单元第1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模块1第二单元第1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点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回归教材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1.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概念比较(1)原子:__________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2)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

2、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化学变化保持物质化学性质(3)离子:带______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之分。电荷电荷数游离态化合态(4)元素:具有相同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的组成是指纯净物中所含有的元素。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3.物质的分类(1)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3)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包含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________关系。[特别提醒]记住物质分类中的一些特例

3、(1)纯净物和混合物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②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如CuSO4·5H2O、KAl(SO4)2·12H2O等物质。③同位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与D2、H2O与D2O。(2)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①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Cu2O。③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Al2O3。④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

4、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⑤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3)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①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②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性质与变化的关系[特别提醒](1)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2)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

5、等。(3)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们并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2.化学反应的分类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馏、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八化熔化、气化、液化、酸化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3.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特别提醒](1)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渗析均为物理变化。(2)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煤的气化

6、和液化等均为化学变化。4.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三、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分散质(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________,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2)分类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2.胶体胶体溶液电解质加热(1)胶体的性质与应用(2)Fe(OH)3胶体的制备①制备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具体操作: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7、即制得Fe(OH)3胶体。(3)胶体分离与提纯的方法①胶体与浊液的分离——过滤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浊液中的微粒不能透过,用过滤的方法可分离胶体和浊液。②胶体与溶液的分离——渗析溶液中的离子或小分子能透过半透膜,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将所得溶液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除去胶体中的小分子或离子。[特别提醒](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2)胶体粒子的直径决定了胶体的性质,因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3)丁达尔效应是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