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二次月考八上语文.doc

学二次月考八上语文.doc

ID:52855837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31

学二次月考八上语文.doc_第1页
学二次月考八上语文.doc_第2页
学二次月考八上语文.doc_第3页
学二次月考八上语文.doc_第4页
学二次月考八上语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二次月考八上语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6-17学年中学第一学期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线……………内……………不…………准…………作…………答………………………………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1-6二7-13三14-20四22总分得分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2分)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qi)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man)延着爬山虎或者(qiangwei)木香。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

2、一项是(2分)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东西。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可是总不起我的诗意。赵州桥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A.横贯普遍勾横跨B.横穿普通撩雄跨C.横贯普遍勾雄跨D.横穿普通撩横跨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我们学过的《爱莲说》、《陋室铭》,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C.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奇观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作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4、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3、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B、“书”,即信函。如手书、家书等。古人的信函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C、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叙事实,又也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D、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不会出现。5、根据名著内容填空(3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4、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便是(国籍)小说《》中(人名)所说过的话。6、默写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2)、自古逢秋悲寂寥,。晴空一鹤排云上,。《秋词》7/7(3)、《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作者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诗句是:,。(4)、《使至塞上》中的千古名句是:,。(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二、古诗文阅读理解:(18分)(一)读《三峡》回答问题(10分)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5、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本文总写三峡峰峦叠嶂、山势雄伟峻拔的句子是:,,,;描写春冬时水流湍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6分)8、下列加粗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略无阙处(通“缺”)素湍绿潭(急流的水)B.不见曦月(正午)飞漱其

6、间(冲刷)C.夏水襄陵(上)清荣峻茂(木茂)D.沿溯阻绝(逆流而上)回清倒影(回旋)9、翻译(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二)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8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0、“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意思是,成语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3分)1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藻、荇”是指,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3分)12、文中

7、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语句是:(2分)三、现代文阅读(17分)(一) 漫话扇子(9分)①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②这是民间流传的一个谜语。稍加思索,不难猜出它的谜底是扇子。提到扇子,我们总会想到它在炎炎夏日,驱酷暑送清风的功劳。可是,你知道扇子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么?③7/7我国是扇子的故乡,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以前,古代的能工巧匠就开始制作扇子,而且由于时代不同,扇子的样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最初的扇子叫羽扇,是用鸟的羽毛制成的。工匠们采集飞禽羽毛,选用其中又长又美丽的,按颜色配在一起,制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