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下).ppt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下).ppt

ID:52894721

大小:1.74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4-1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下).ppt_第1页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下).ppt_第2页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下).ppt_第3页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下).ppt_第4页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下)马庆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博士三、推进更加吸纳就业的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未来之路怎么走,不仅是我国未来1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事件,也是影响世界未来经济社会格局的重要事件之一。在中国刚刚迈过50%这个门槛的时候,我们的城镇化列车已经进入了世界发达国家所验证的城镇化“S”曲线的峰速阶段,我们的城镇化之路现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怎么去?无论是城市化还是城镇化,都是同一个命题,就是让人们从农业中脱离出来,进入生产效率更高的非农产业,并从农村搬到城市。(一)城镇化的国际经验告诉我们什么?1.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城市建设

2、要有“三味”:文化味人情味品味2.我们需要多大的城市?关键在于就业,农民工倾向于大城市流动城市群的道路,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小城市生活成本低潜在速度:1978-1988的亦工亦农、离土不离乡、离乡不背井再到进城又进镇,户籍要与经济发展匹配。“民工荒与大学生慌”所体现的就业困境,低端产业工人要求提高工资与低利润产业链条之间的矛盾,很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改变中国“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的现实困境,很多问题难以破解,与其说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陷入了痛苦,不如说中国在应对全球化对策上需要调整。3.我们需要多快的城镇化?(二)城镇化道路上什么问题需要我们破解?国务院办公厅关

3、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有的地方不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片面追求城镇规模城镇化速度;有的地方不分城市类别不顾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一味放宽落户城市的条件;有的地方擅自突破国家政策,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在中国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有许多问题纠结在一起,如果粗轮廓地去分析,这些问题可以简单归结为“人、地、钱”三个问题。三个问题支撑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慢以及可否健康推进,这个大的战略方向的路径不清晰,政策上必然会来回摇摆。2.土地在城乡之间如何管理?建设用地使用权、耕地经营权以及征地制度以及城乡一体的管理制度等等,尤其是收益分配的问题。核心是:确权、登记、颁证

4、,后的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只鼓励了农村土地转变为城市土地,却没有鼓励农村的宅基地归还为粮食用地,说到底就是城市土地增加的收益分配上出了问题。农业人口的外流与农地规模化经营之间存在矛盾。家庭农场、农业大户和合作社等。问题进入城市与退出农村的机制。一方面农民工在城镇无房可住。另一方面,农村近30%的住宅空置率。在“招工慌”的今天谁拥有了劳动力,尤其是年轻的劳动力,谁就是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前锋对劳动力的争夺慢慢成为城市政府考虑的重大问题引导人口向中小城市聚集呢?关键在于财政和土地政策。财政的问题,核心在于找到一个稳定的长期的收入来源,比如财产税。分级的管理,应向更加权力下

5、沉的方向迈进3.城乡之间的人的去向?土地财政弊端已显现。扩大城市化社会融资。城投债、市政债等估计下一步会逐步放开。4.城镇化的钱从哪里来?(三)中国城镇化未来之路应如何转向与转型?1.未来的四大趋势城镇化主体转向流动农民工。1/3的产业工人,以及2/3的新增产业工人。城镇化由东部拉动转向以中部拉动为主。中西部快发展、东部稳转型。以农村土地为载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转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社保网的衔接。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2.中国城镇化如何转型?构建符合国情的城镇体系和演化机制城市按照自己的规律在发展,想限制大的,而大的更大,想发展小的,而小的依然缺乏势头。日本、韩

6、国等国土面积比较小的国家,大量的人口集中在首都及其周边,而美国等国家的人口则更多在一个城市连绵带上,德国的人口则60%在小城市中,所以,不能将城市化道路简单化为城市规模问题。3.城镇化的结构转型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其涉及到大力发展东部城市,还是鼓励发展中西部城市的问题。一是城镇化的空间体系结构。不能再走环状摊大饼的城市建设道路,而是走组团式的城市建设形式,每个组团按照“生产、生态和生活”的理念设计,避免设计为“白天无人,晚上灯火通明”的睡城,或一个“白天热闹,晚上一片漆黑”的产业城。二是城市内部的结构转型(产城融合)。道路和街区,城市的死与生。三是城市内部交通、建筑的结

7、构转型。我国的农民工人均受教育为9.6年,经测算,一般来说劳动密集为9.1年,资本密集可以为9.6年,而技术密集型则为13.3年。我国每10年,人均受教育提高1.3年.未来我们的产业人口不应再是数以亿计的流动民工支撑如此庞大的现代工业。四是城市产业人群的结构转型。(四)新时期我国城镇化的三种典型模式及政策取向是什么?典型模式城市群中小城市小城镇政策取向就地就近城镇化城市群实现了大城市“高”就业机会和中小城市“低”生活成本优势互补。发达国家经验显示,没有全球竞争力城市,就没有全球竞争力国家经济,同时,没有相当规模和质量城市群作为腹地依托,也难以形成像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