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学史上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探索

汉语语法学史上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探索

ID:5289485

大小:142.6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汉语语法学史上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探索_第1页
汉语语法学史上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探索_第2页
汉语语法学史上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探索_第3页
汉语语法学史上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探索_第4页
汉语语法学史上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语法学史上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1卷第9期通化师范学院学报Vol.31№92010年9月JOURNALOFTONGHUANORMALUNIVERSITYSep.2010【主持人的话】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彭泽润教授等,关于汉语到底应该把"词"还是把"字"当做基本语言单位的现场学术辩论,在理论语言学上具有重要意义。无论辩论的哪一方占上风,针锋相对的学术观点,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语言中各级单位的价值,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参与讨论。哈尔滨师范大学陈一教授论述了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历程,认为研究汉语的特

2、点,可以从注重语言共性的角度,从注重语言个性的角度,从注重共性与个性并重的角度,分别发现汉语的不同特点。文章这种多角度认识,简洁的分析与述评,具有方法论意义。(彭泽润、关彦庆)汉语语法学史上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探索陈一(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汉语语法学史上,着眼于语言共性的阶段、着眼于汉语个性的阶段、共性与个性并重的阶段对汉语特点及人类语言共性有不同程度认识。当前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探讨呈现多元化特征,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研究正走向深入。关键词:汉语;语言;共性;个性中图分类号:H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3、8—7974(2010)09—0001—05收稿日期:2010—05—20作者简介:陈一(1960-),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在汉语语法学诞生之初,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探西方语法理论多有吸收,为现代语言学背景上的汉索就开始了。换句话说,一部汉语语法学史,就是不语语法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马氏文通·后断深化对汉语语法特点的的认识的历史。序》明确地说:诸国语言“所以声其心而形其意者,皆关于汉语语法学史的分期,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有一定不易之律;而因以律吾经史子集诸书,其大纲同的分法。马庆株(1998a)根据语

4、法研究着眼点的变化概无不同。于是因所同以同夫所不同者,是则此编之把汉语语法研究史分为三个阶段:着眼于语言共性的所以成也”。它是立足于世界语言的共性来讲汉语语阶段(1898~1936)、着眼于汉语个性的阶段(1936~法的。虽然《马氏文通》强调各种语言的共性,但还是1985)和共性与个性并重的阶段(1985~)。这种以研究注意到了汉语语法的一些特点。着眼点的变化为标准的分期,对我们更好地了解探索《马氏文通·卷七》有“中国文字无变化,乃以介汉语语法特质的历史过程有重要的意义。字济其穷”;《卷九》讲“助字者,华文所独,所以济夫动字不变之穷”。实

5、际上已经认识到汉语不像印欧语一、偏重语言共性阶段已认识到汉语语法的一那样有较多的形态变化,而是要用助词、介词等来表些特点示语法意义、语法关系。《马氏文通》还讲到:汉语“大汉语语法学的草创阶段,没有立足于汉语的语抵议论句读皆泛指,故无起词(按:即主语),此则华法学理论可资借鉴,受西方当时流行的普遍唯理语文所独也。泰西古今方言,凡句读未有无起词者”。虽法的影响较大。然这话讲得有些绝对,———英语里也有没有主语的1.1898年,马建忠参照拉丁语语法书撰写而成祈使句,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也常常省去主语,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

6、出———但毕竟注意了汉语和印欧语句子结构方面是有版,该书虽然是用文言讲文言语法,但对当时流行的所不同的。·1·2.“五·四”新文化运动,使白话和口语逐渐受到往往并不明显,例如关系词就比西洋语言少得多;重视,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语法著作应运而生。(四)汉语有很大的弹性,因而形成了词性的变化多1924年,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出版,这是中国端,但也不是毫无道理的;(五)中国一个字并不代表第一部讲现代汉语语法的著作,也是一部对后世产一个词,中国语不是单音缀的语言;(六)中国语里的生重大影响的语法学著作。“时”的观念跟西洋语言是不同的,等等。《新

7、著国语文法·引论》中也提到:“思想底规律,30年代末,国内掀起一场文法革新运动。以陈并不因民族而区分,句子底逻辑的分析,也不因语言望道、方光焘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纷纷撰文,反对模而别异”。这是黎氏偏重不同语言共性的认识基础。仿,主张改革研究方法,探求汉语语法的特点。1940不过,该书《绪论》中还是描述了汉语语法的某些特年《中国文法革新讨论集》结集出版。陈望道、方光焘殊之处:(1)国语的词类,“词形”上既没有严格的业在吸收结构主义理论研究汉语事实方面做出积极探分,就得多从句法成分上辨别出来。(2)一个词的词索。方先生提出“广义形态”说,摆脱“狭

8、义形态”的束类变更,也不像西文都有词身或词尾的变化,也不从缚;陈先生提出根据“功能”、从配置(即组合关系)求词形定些阴阳性、单复数或时间等等的区别,所以词会同(即聚合关系)来决定词类的观点,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