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独特的“我”.doc

走进独特的“我”.doc

ID:52900180

大小:1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1

走进独特的“我”.doc_第1页
走进独特的“我”.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走进独特的“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进独特的“我”——观景洪春老师《匆匆》教学视频的心得今天观看了景洪春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的教学视频,颇多收获。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讲,作者怎样真挚细腻、形象逼真地表现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是《匆匆》一文的教学难点。文中,朱自清通过对同一事物的反复吟咏、同一句式的反复回旋,形成了一种诗的韵律,并在诗的韵律中蕴含作者的感情。这样的例子课文中俯拾皆是。诗意的语言,留给学生的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诗意的享受。那么,如何使学生内化这样的语言,提升这样的享受呢?景洪春老师选择的教学策略是朗读,在朗读中体味作者的表达形式,在朗读中品味作者的情感。散文“贵在有‘我’”,对于作者独

2、特的情感体验,景老师没有标签化的概括,而是引导学生重在把握作者情思的独特与深刻。在第一板块中,景老师先引导学生由课题找到文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日子”,学生很快就发现,短短六百多字的文章,出现了十个“日子”,“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出现了两次。课伊始,就聚焦到文章的灵魂,引起学生的关注,由全景到特写,学生体会的不仅仅是时间的无情逝去,更是作者的言语表达形式,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三分文章七分读”,景老师先紧扣“头涔涔而泪潸潸”,运用比较、揣摩等方法来领悟时间之无情,生命之短暂。景老师又接着追问,“为什么作者不用‘24年’,却

3、用‘八千多日子’呢”,并借助诗的形式带着学生朗读“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可以看到,学生的语速渐渐放慢,对“溜去”的理解也渐渐深入,作者的悲恐之情不断和学生产生着共鸣。景老师也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这里的停顿是一种情绪,是把自己放进去的过程”。确实,朗读不能飘于字面,应和体验结合起来,感之心,发之声,效果会更好。复沓的运用,是散文诗维持其音乐特点通常运用的手段。但仅仅告诉概念是不够的,怎么体会?还是朗读。《匆匆》是散文诗,这种文体在小学阶段很少见,朗读指导过度,容易僵化,不加指导,学生又很难与作者对话。景老师以诗的形式呈现,通过问题“换成诗歌的形式,长长短

4、短的句子,给人一种节奏感,是吧”?据词会意,诵读悟情,既符合散文诗的特点,又创设了合宜的教学情境,也解决了学生朗读中的困难。朱自清先生说:“书面语言的学习则应强调对经典文本的背诵与感悟。”景老师设计了两次当堂背诵,第一次背诵指导,将背诵方法与反复写法相结合,学生积累了语言。第二次背诵指导,将仿写表达和学习选材相结合,学生运用了语言。作品,是作者安放心灵的所在。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带着学生品味“着我之色”。散文姓“散”(散行成体)名“文”(文学)字“自我”(具有独特个性的真实作者)。景老师的这个概括实在巧妙,因为从“姓”到“名”再到“字”,正是一个人的身

5、份由外到内逐渐凸显的过程。“文脉”是统领散文内容的,也是进行整体把握,领会作者情思的一个好途径。最好的线索不是事物,而是人的感情变化。在作者反复追问、反问、责问中,《匆匆》流露出由害怕到无奈,再到不甘心的情绪,隐含在作品里的是一种不甘虚掷光阴、力求向上的精神。在课即将结束时,景老师不忘引导学生反思,“这样的写作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也许,六年级学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但是,作者一步紧似一步展示自己心绪的过程,正体现了《匆匆》一文不落常套的艺术构思,经典作品的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联系的如此紧密,难道不值得学生学习吗?一切皆“着我之色”,景老师这堂课通过形式多样的言

6、语实践活动,营造了一个利于学生阅读体验的“场”,使他们读得透彻,读得亲切。走进那个“具有独特个性的‘我’”,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