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ID:5291984

大小:336.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7

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_第1页
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_第2页
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_第3页
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0年第2期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No.2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林苇(贵州警官职业学院,贵州贵阳550005)[摘要]如何针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应对,成为当前公安机关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当前,公安机关对涉警网络舆情的处理既存在主观障碍,也存在客观障碍。网络陌生人社会规范缺失,“刻板成见”和心理压力都使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面临难题。应当注重从源头化解矛盾,并强化对公安机关舆情引导能力的培训,使其能在多元化意见传播中占据主动,妥善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关键词]警察;网络;舆情;应对策略[中图

2、分类号】I)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390(2010)02—0027—04网络舆情是指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的关注和争议。涉警舆情的应对,是社会转型期和网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络时代背景下公安机关面临的新的挑战。当前公安机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涉警网络舆情则是指由于与关在应对涉警舆情时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警察有关的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一)主观障碍人们对涉警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所谓主观障碍,是指因公安机关主

3、观上对涉警舆的集合。公安机关是国家公权力的代表机关,其行使情重视不够而引发的舆情应对障碍。任何事物都有一的公权力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基于公安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网络舆情也有它自身发展演变的工作本身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其一旦在工作中应对不规律,其一般包括发生、发展、淡化三个阶段。由于当,就易引发较大的风险,并引起社会主体的极大关网络舆情具有传播速度极快且不易控制的特点,因此注,甚至有可能使整个公安机关的行政行为显现为一一旦对其不予重视或放任不作为,其破坏力将会得到种负效应。而这种舆论关注既体现在现

4、实社会中,也成倍扩张,甚而可能导致需以极大的成本来解决个案体现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因此,有效地应对涉警网络的舆情危机。这种“主观障碍”在近年来发生的涉警舆情,已成为公安机关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事件中时有发生。以带标杆性的群体性事件——瓮安一、当前公安机关处理涉警舆情时存在的主事件为例,该事件因女中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而起,要问题在事件的发酵期,当事人在河边停尸七天,却没有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何警务人员到场了解、解释与处理,错过了处理瓮安新近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5、状况统计报事件的最佳时机,换言之,公权力在此时处于一种不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作为的状态。而其中针对瓮安事件的网络舆情也未能3.84亿,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在互联网上进行有效应对。这种意识缺失无疑是我们28.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互联网上突发公从瓮安事件中应吸取的重要教训。但当前对此教训的共事件和热点话题此起彼伏。虽然互联网上涉警的正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现实社会,针对现实社会面报道很多,但与警察有关的负面报道更易激起公众中的这种不作为,公

6、安机关已能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收稿日期]2010—04~26[作者简介]林苇(1972一),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级法学博士,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法律一系副教授。27角度认识到此种现象的严重性及需要解决的迫切性,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社会结构逐渐从一个农业性特征但是对于虚拟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却仍然缺乏足够的认显著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而在虚拟的网络识与重视,而从本质上分析,当一个涉警负面舆情在社会中,由于其具有非实名制的特点,因此在某种程网络上被持续集中热炒,而舆情中所受关注度极高的度上,已改变为一

7、个陌生人社会。传统的熟人社会瓦当事人警察一方却没有任何应对时,这种面对网络舆解后,在熟人社会中行之有效的控制社会秩序的方式情的不作为,实质也就与现实社会瓮安事件发酵过程和手段却不能再充分的发挥作用,如信用、荣誉、面中警察的不作为有相似之处。主观认识不足进而形成子、家族传统等熟人社会中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控制社主观障碍是导致涉警网络舆情未能得到及时处置的主会秩序的手段,即因为失去了存在的土壤而随之消失,要原因,也是公安机关今后应着力解决的问题。而在新的网络陌生人社会中,并没有形成调控陌生人(二)客观障碍社会

8、的控制准则。而且针对这一受众对象的主要特征与媒体打交道始终是公安机关的一个软肋,特别的转变,公安机关的行为模式和工作方法也没有相应是应对网络传媒这种新兴媒介。除主观障碍外,公安的有针对性的改变,而是仍然持续采用对熟人社会的机关在应对涉警网络舆情中还存在客观障碍,也即应应对方式,未能形成针对网络社会的有效的社会调控对涉警网络舆情的客观能力不足。其作为一个带普遍方法。性的问题,既存在于公安机关,也存在于其他政府主(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刻板成见”加深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