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病诊断与鉴别诊断.pdf

脊髓病诊断与鉴别诊断.pdf

ID:52931947

大小:1.17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4-02

脊髓病诊断与鉴别诊断.pdf_第1页
脊髓病诊断与鉴别诊断.pdf_第2页
脊髓病诊断与鉴别诊断.pdf_第3页
脊髓病诊断与鉴别诊断.pdf_第4页
脊髓病诊断与鉴别诊断.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脊髓病诊断与鉴别诊断.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脊髓疾病Henripan整理SpinalCordDisease一、脊髓的解剖学基础1、脊髓的外形前后稍扁的圆柱体,长约40~45cm;脊髓下端平第一腰椎体下缘,女性和小儿可达第二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平对第三腰椎高度;颈膨大:C4-T1腰骶膨大:L2-S3腰段神经根几乎垂直下降,形成“马尾”,由L2~尾节10对神经根组成。2、脊髓的节段:一对脊神经根丝所连的那一段脊髓叫一个脊髓节段。3、脊髓的节段与脊柱的对应关系C1~4与椎骨同序C5~8、T1~4同序减一T5~8同序减二T9~12同序减三腰髓节平对10~12胸椎骶尾髓节平对第1腰椎4、脊髓

2、的沟裂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1脊髓疾病Henripan整理5、脊髓的横断面解剖3层结缔组织被膜(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间的间隙分别为:硬膜外腔:含静脉丛,脂肪组织硬膜下腔:其间无特殊结构蛛网膜下腔:充满CSF,齿状韧带(对脊髓起加固的作用)6、终池的结构:自脊髓末端到第二骶椎水平成人的终丝filumterminale大概有25cm,其中15cm为内终丝。内终丝部分存在蛛网膜下腔subarachnoidspace,外终丝部分三层膜紧贴,存在外终丝。终丝向上与piamater相连,向下在S2水平以下由duramater包裹。2

3、脊髓疾病Henripan整理7、脊髓的内部结构<1>灰质:灰质板层及其对应的神经核团<2>白质:13条纤维束的位置、性质、纤维联系<3>网状结构8、脊髓灰质的分层——Rexed分层模式<1>脊髓前角核团前角内侧核:脊髓全长——躯干肌前角外侧核:颈膨大——上肢肌腰膨大——下肢肌内有α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维持肌张力γ神经元——支配梭内肌,执行随意运动中间神经元——传递信息、反馈调节<2>脊髓前角结构及功能定位①躯干②肩③上臂④前臂⑤手⑥躯干⑦臀⑧大腿⑨小腿⑩足前角细胞群前群支配伸肌和展肌,后群支配屈肌和收肌※脊髓前角病变综合征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4、属于下运动神经元,可出现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前角为节段性结构*,因此前角病变出现节段性运动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肌肉瘫痪在病灶同侧。*概括来说,C1-C4支配颈肌及膈肌;C5-T1支配上肢肌;T2-L1支配躯干肌;L2-S2支配下肢肌;S3-S5及尾节主要支配会阴肌。每块肌多数由相邻几个节段共同支配。3脊髓疾病Henripan整理<3>脊髓后角结构及功能定位后角:接受后根外侧部的细纤维,传导痛觉、温度觉、粗触压觉和内脏感觉信息。功能定位:(与前角相反)肢体近侧端的皮肤感觉,受后角后外侧部支配;远侧端的皮肤感觉,受后角后内侧部支配。⑥躯干⑦臀⑧大

5、腿⑨小腿⑩足脊髓后角病变的解剖基础换元之后交叉*以躯干部最为典型,自背侧中线至腹侧中线较有规律地形成连续横行的环形带。例如第2胸段支配胸骨角平面皮肤,第4胸段支配乳头平面皮肤,第6胸段支配剑突平面皮肤,第10胸段支配脐平面皮肤。了解皮肤的节段性支配,有助于对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后角病变综合征节段性*感觉障碍;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肢体一种感觉消失,另一种感觉仍然存在);后角神经元受病变刺激,可出现相应节段的疼痛,胸部呈束带样痛,四肢呈条带样痛。由于后角细胞分散,后根纤维集中,故较后根引起的“根性痛”轻。<4>脊髓侧角及其病变综合征中间外侧

6、核:交感核,C8-L2下中间外侧核:副交感核,S2-4霍纳(Horner)综合征、血管运动和泌汗障碍、皮肤立毛反射障碍、膀胱排尿反射4脊髓疾病Henripan整理障碍、直肠排便反射障碍以及性功能障碍等。9、脊髓白质传导束上行传导束下行传导束固有束薄束、楔束皮质脊髓束由后角的中间神经元或散在脊髓小脑前束前庭脊髓束的束细胞轴突构成,这些轴突脊髓小脑后束顶盖脊髓束沿灰质周围升、降一定距离脊髓丘脑束网状脊髓束后,返回灰质内。具有联系红核脊髓束不同脊髓节段的功能。10、脊髓后索后索的功能:①传导四肢躯干的本体感觉②皮肤的精细触觉薄束:起于T5以下脊髓

7、,纤维不交叉,在后索上升,于延髓止于薄束核,传导同侧中胸部以下肢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楔束:起于T4以上脊髓,纤维不交叉,在后索上升,于延髓止于楔束核,传导同侧上胸部以上肢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功能定位:由内向外,骶、腰、胸、颈。※后索病变综合征同侧肢体传导束型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薄、楔束的后根内侧部粗纤维,也是深反射的传入神经,深反射可消失或减弱;深感觉性共济失调,Romberg’ssign(+);由于后索只传导部分触觉,故触觉只有减弱,不会完全消失,但皮肤的精细辨别觉消失。11、脊髓丘脑束<1>脊髓丘脑侧束:后根外侧细纤维→后

8、角(换元)→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丘脑;前部传导痛觉,后部传导温觉,近固有束的内侧部可能传导内脏觉;由内向外依次为颈、胸、腰、骶。<2>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