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对滴灌大豆磷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不同施肥对滴灌大豆磷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ID:5293918

大小:372.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7

不同施肥对滴灌大豆磷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_第1页
不同施肥对滴灌大豆磷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_第2页
不同施肥对滴灌大豆磷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_第3页
不同施肥对滴灌大豆磷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_第4页
不同施肥对滴灌大豆磷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施肥对滴灌大豆磷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土壤与肥料2013(6)doi:10.11838/s~c.20130612不同施肥对滴灌大豆磷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李远明,姜妍,祖伟,龚振平,刘燕(1.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28;2.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采用节水滴灌方式,研究肥料用量和施肥时期对滴灌大豆磷素积累、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目的是探索节水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灌溉施肥新模式。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前期种肥的供给对大豆磷素积累及产量的形成非常重要,Tl(1/2种肥)、T2(种肥)、rI3(3/2种肥)、T4(1/2种肥+花期1/2滴肥)、T5(1/2种肥

2、+结荚期1/2滴肥)处理的滴灌大豆磷素积累量大,吸收利用率较高(种肥为尿素75kg/hm、磷酸二铵150kg/hm、硫酸钾90kg/hm,滴肥为尿素127.5kg/hm、磷酸二氢钾为133.5ks/hm);综合产量因素,在种肥用量为尿素37.5kg/hm、磷酸二铵75kg/hm、硫酸钾45kg/hm的基础上,在结荚期再滴施尿素63.75kg/hm、磷酸二氢钾66.75kg/hm,这种滴灌施肥方式效果最佳。关键词:滴灌;大豆;施肥;磷;产量中图分类号:S147.2;$275.6;s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257(2013)06—0057—06大豆是需水量大、对

3、水分要求比较严格的不耐生育期对磷的反应敏感。而吴冬婷等研究认为,旱作物,又是需磷比较大的作物。在大豆生长发育较高的供磷水平对大豆中前期植株磷浓度和磷素吸过程中,尤其是在开花后鼓粒期,水分成为产量的收促进作用明显,在鼓粒初期(R5)供给充足的磷重要限制因子,保证供给适宜水分才能获得高产。素营养对大豆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施磷可以增加大豆的产量与土壤水分含量正相关,产量以中肥高大豆的产量,这已被国内外的试验结果所证实。水耦合最高,其中鼓粒期的大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如何把灌溉和施肥两项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是最大⋯。周欣等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大豆的目前栽培技术研究中的一项新兴课题,在农业水肥

4、水肥与产量的效应研究表明:氮、磷、钾、水分对.一体化技术中以滴灌与施肥相结合比较方便且容易大豆产量均有影响,其中水分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控制,使用普及率较高lI挖],是解决我国水资源不其次是氮、钾和磷肥。而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足、利用率低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植物体内有许多重要的有机磷近年来,滴灌施肥技术的研究引起许多学者的关化合物和无机磷酸离子,它们不仅是很多器官的组注3’H],但关于滴灌条件下施肥技术的具体措施内成成分,而且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代谢活动J。缺容及其对大豆产量及磷素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研究较磷显著影响磷代谢物的生成,对于大豆的生长也会少,通

5、过本研究可为大豆滴灌施肥技术的合理应用产生严重的影响,它可能会阻止大豆植株吸收其它提供理论依据。营养成分,进而降低大豆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或1材料与方法含油量_4'5J。适宜的磷素在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中是不可缺少的要素’]。蔡柏岩等研究认为,1.1试验材料施磷肥对大豆植株磷素含量有较大影响,大豆整个试验材料采用黑龙江省农科院育成大豆品种黑农51。收稿日期:2013—03一Ol;最后修订日期:2013—06—031.2试验设计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GA09B104—2);哈尔滨试验于2010年在东北农业大学阿城畜牧园区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2012RFQ

6、QN014);黑龙江省进行,上茬为玉米。土壤类型为黑土,其基础肥力青年基金项目(QC2012C066)。作者简介:李远明(1972一),男,山东嘉祥人,博士,高级农艺为碱解氮35.5mg/kg,有效磷39.2mg/kg,速效钾师,研究方向为大豆高产栽培。通讯作者为姜妍。154mg/kg,pH值6.73,有机质2.87%。供试种肥一57—中国土壤与肥料2013(6)为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滴肥为尿素和磷酸二植株全磷的测定用各个时期的烘干样品经混合氢钾。种肥用量为尿素75kg/hm、磷酸二铵150酸消煮得到消煮液,利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各器官kg/hm、硫酸钾90kg/hm,折合氮(

7、N)、五氧化的全磷含量。计算公式如下:二磷(P2O)、氧化钾(KO)分别为58.5、69、植株吸收的总磷量(kg/hm)=植株干物45kg/hm,比例约为1.3:1.5:1。同等氮、磷、钾重×植株全磷含量用量下,滴肥采用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肥的用量分别磷素的吸收效率(kg/kg):植株磷素积累为127.5、133.5kg/hm。量/施磷量试验设8个处理,:不施肥,T1:1/2种肥磷素的利用效率(kg/kg)=籽粒产量/植株磷(尿素37.5kg/hm、磷酸二铵75kg/hm、硫酸钾素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