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配合中药膏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pdf

温针灸配合中药膏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pdf

ID:52941377

大小:133.7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温针灸配合中药膏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pdf_第1页
温针灸配合中药膏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温针灸配合中药膏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60·(总540)中医正骨2011年7月第23卷第7期温针灸配合中药膏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8例121张世卿,严晓慧,冯福海(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0;2.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郑州450008)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温针疗法推拿,脊柱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肘置于头前,裸露腰背部,尽量放松,上胸部及两髂前侵犯脊柱、骶髂关节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上棘部分别垫

2、软枕,使身体中部稍悬空。取穴:华佗[1-2]脊柱等受累部位骨性强直,晚期致残率高。AS目夹脊穴,督脉(腰背部),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和[3-4]前尚无根治方法,单纯中、西药内服副作用较大。下髎)。将所取穴位分2组,第1组为督脉(T1、T3、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笔者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T5、T7、T9、T11、L1、L3、L5棘突下)及两侧对应的华佗膏摩治疗58例AS患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夹脊穴加两侧上髎、中髎穴;第2组为督脉(T2、T4、1临床资料T6、T8、T10、T12、L2、L4棘突下)及两侧对应的华佗夹

3、脊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51例,女7例;年龄穴加两侧次髎、下髎穴;2组穴位每天1组交替运用。16~48(23.33±3.54)岁;病程3个月至7年[(2.56用直径0.3mm、长度40mm的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0.76)年]。将温箱放置于针刺部位,20~30min,中间不行针。1.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茴香、丁香、樟脑、红花、川乌、草乌、羌活、独活、路路[5]准:①腰背部疼痛、僵硬持续至少3个月,运动后改通各2份,三七粉、马前子、冰片各1份,黄柏、青黛、善,不因休息而缓解;②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白芷各

4、3份,研成细末,用凡士林、羊毛脂适量调成膏限;③胸廓活动度降低(与同年龄、性别的相应正常值剂,装盒备用。温针灸结束后,先用掌揉法、滚法等手比较),呼气末与吸气末胸围差值<2.5cm;④X线片法在腰背部沿脊柱及其两侧的膀胱经第一侧线、夹脊显示: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Ⅲ~Ⅳ级。确穴、骶髂关节周围进行往复按摩约10min,以手下有诊:④加①~③项中的至少1项。微热感、局部肌肉有柔软感为度。然后从病变上两个1.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节段开始向下沿足太阳膀胱经直至骶髂关节平面涂[6]原则》中医骨痹(肾虚督空型、寒湿痹

5、阻型)诊断标中药膏,涂完用塑料薄膜覆盖包扎后,双手拇指点揉准。①主症:腰背强直,屈伸不利,腰骶部冷痛重着,腰背部膀胱经穴20min,重点点揉疼痛区。每日1晨僵。②次症:骨节酸痛,晨起尤甚,劳累及遇寒加次,15次为1个疗程。重,形寒肢冷,大便溏,小便清长,舌淡红,苔白,脉濡3结果缓或弦紧。3.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6]1.4纳入标准①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西医诊断标准原则》制定。临床缓解:主要症状消失,主要化验指及中医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标恢复正常;显效:主要症状好转,主要化验指标趋于1.5排除标准①疾病晚期脊

6、柱强直,严重关节畸正常;有效:主要症状有所改善,主要化验指标数值有形者;②妊娠、哺乳期的女性;③合并有心脑血管、肝所下降;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或加重者。肾和造血系统疾病者。3.2疗效评定结果本组58例,治疗2个疗程后,2方法关节僵硬、疼痛等症状均有所改善,红细胞沉降率、C2.1一般治疗对病人进行宣传教育,鼓励病人保持反应蛋白均下降;临床缓解42例,显效10例,有效4乐观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卧硬板床,低枕仰卧或例,无效2例,有效率96.55%;治疗后X线片示骶髂俯卧,适当活动关节,保持胸腰部伸直,以防脊柱畸形。关节病变由双

7、侧Ⅱ级发展为Ⅲ级1例,由Ⅲ级恢复到2.2温针灸配合中药膏摩治疗采用密集型针刺法Ⅱ级4例,由双侧Ⅱ级恢复到Ⅰ级4例,无变化49温针灸后配合中药膏摩治疗。患者俯卧位,两手臂屈例;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中医正骨2011年7月第23卷第7期(总541)·61·4讨论温阳化气、养筋、柔筋的作用。中药膏中的马前子为AS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目前现代医学对AS的通经络、消结肿、止疼痛良药;红花、三七粉、路路通等治疗,主张非甾体抗炎药与慢作用药联

8、合使用。由于药有活血祛淤、散寒止痛之效;川乌、草乌、羌活、独活本病病程迁延、治疗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因此预后较可祛风除湿、宣痹止痛。诸药合用起到补肾强督、活差;特别是中晚期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下降,疗效更血化瘀、温经通络、强筋壮骨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