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兆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_叶柏.pdf

单兆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_叶柏.pdf

ID:52942552

大小:173.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2

单兆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_叶柏.pdf_第1页
单兆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_叶柏.pdf_第2页
单兆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_叶柏.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单兆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_叶柏.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第39卷第2期·229·单兆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叶柏(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江苏南京210029)摘要:文章从病机、治则、选方、用药特点、生活调摄等多方面对单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症经验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典型病案具体介绍单教授的诊疗思路。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名医经验;单兆伟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2)02-229-03单兆伟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又会加重气滞,出现胃痛加重,痛如针刺,部位固定,舌师,全国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原副主

2、任委员,江苏省脾胃紫黯,舌下络脉瘀阻,脉细涩,正如叶天士所云:“初病病学会原主任委员。从医40余年,先后拜孟河学派传气结在经,久病则血伤入络”。《脾胃论》更是明确指人张泽生教授、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为师,尽得薪传,出:“脾胃不足,皆为血病”。这类证型在慢性萎缩性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国家中医管理胃炎中约占20%,虽然也是主要证型之一,但并不是局科技成果二等奖,笔者随其抄方、临症10余年,现总最多见证型,并非萎缩性胃炎皆有血瘀证,这是以往认结其经验,以启后学。识中的误区,需要重点说明。《素问·痹论》云:“饮食1

3、脾胃虚弱气阴不足为发病之本自倍,肠胃乃伤。”饮食不节是脾胃病的主要病因,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往往经历了一个由浅表性食伤脾主要是影响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导致痰湿内胃炎到萎缩性胃炎再到肠化和异型增生的过程,其发生,而气机郁滞,气不布津也可导致津凝为痰;气机郁病时间长,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为药食不节,《素问·痹滞,久则郁热内生,可以出现胃脘灼痛,嘈杂,口干苦,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过饥过饱,或五味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的郁热症状,所以气滞、血瘀、郁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或过用寒凉、温热、痰湿是慢性萎缩性

4、胃炎主要病理因素,是发病之燥中药及西药,伤脾损胃;其次是情志不畅,情志由肝标。所主,肝为乙木,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与脾是木土3益气养阴健运脾胃以治其本乘克的关系,忧思恼怒导致肝失疏泄,木横克土,脾胃由于脾胃虚弱,气阴不足为发病之本,《脾胃论》失和;还有感受外邪,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损伤胃膜,诚云:“善治者,唯有调和脾胃”。《吴医汇讲》云:“盖脾如叶天士所云:“盖胃者,汇也,乃冲繁要道,为患最主生化,其用在于健运”,所以治疗脾胃虚弱,不可单易”(《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这些致病因素朝伤纯用补,当以健运脾胃为先,吴鞠

5、通云:“治中焦如暮损,日积月深,终致胃黏膜萎缩。所以慢性萎缩性胃衡。”益气养阴,则应以平为期,既不可补气过于壅滞,炎主要为脾胃虚弱证,临床表现胃脘隐痛,时作时止,也不能养阴滋腻碍胃。单主任常用炙黄芪、党参、太子按之则舒,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胃纳减少,口燥咽干,参、白术、山药、炙甘草等药补益脾气,在这里面最常用大便时干时溏,舌红少苔,脉濡等脾胃气虚、阴虚症状,的药是太子参,该药又名孩儿参,系石竹科植物太子参虽然也可以有阳虚表现,但以气虚、阴虚症状为多,胃的根,性味功效与党参相似,但药性平和,不仅能补气镜下可见胃黏膜苍灰色

6、,大片苍白区,色调不均匀,胃而且能养阴,生津止渴,由于补气作用较党参稍弱,所黏膜变薄等,类似中医所云:“痿者萎也”,所以脾胃虚以较少壅滞气机。养阴常选用麦冬、玉竹、百合等药,弱,气阴不足为发病之本。麦冬甘微苦、寒。《本草正义》云:“为补益胃津之专2气滞、血瘀、郁热、痰湿为发病之标品”。功能养阴润燥,益胃生津;单主任在用麦冬时常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胀、胃痛,中医配伍半夏,采用《金匮要略》中麦门冬汤的配伍方法,认为“不通则痛”,引起不通最常见的原因是气滞,可半夏辛温有毒,《本草经疏》谓:“本脾胃家药”。有和由于脾

7、胃虚弱,推动无力,或情志失调,肝郁不达,木横胃降逆,化痰止呕功效。麦冬配半夏养胃生津而无滋克土,或感受外邪,脾胃受伐,升降失调,表现为脾虚气腻之弊;半夏有麦冬降逆止呕而无温燥之嫌。两药刚滞的临床症状,笔者统计了单主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柔相济,润燥相宜,具生津养胃,醒脾开胃,降逆止呕之炎的证型中,属中虚气滞证者约占70%左右,所以这功。使用时麦冬量可稍大,而半夏则不宜过量。玉竹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常见的证型。病久可气病及血,系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竹的干燥地下根茎,别名气滞血瘀,胃络瘀阻,表现为瘀血停胃证,而胃络瘀阻葳蕤,性

8、味甘平,归肺、胃经,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功效,《滇南本草》谓:“补气血,补中健脾。”《纲目》云:“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收稿日期:2011-08-09作者简介:叶柏(1961-),男,副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脾胃病频数,失精,一切虚损。”百合甘,微寒,有养阴润肺,宁学。心安神功效,《日华子本草》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